如今,青少年自伤行为并不少见。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中国初、高中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27%,成年后发生率逐渐下降。自伤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切割、烧灼、撞头、掐或抓自己、吞咽危险物品、用尖锐的东西戳身体等。
如今,青少年自伤行为并不少见。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中国初、高中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27%,成年后发生率逐渐下降。自伤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切割、烧灼、撞头、掐或抓自己、吞咽危险物品、用尖锐的东西戳身体等。虽然自伤行为不是以结束生命为目的,但频繁、极端的自伤行为会导致身体残障、甚至死亡,极大地增加了自杀风险。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它,足够重视它,正确面对它,避免悲剧的发生。1、关于自伤行为自伤行为的医学名称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是指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直接、故意、不断伤害自己身体的一系列不被社会文化所的行为。自伤行为的表现常见于但不限于用刀或利器割刺自己、用烟头烫自己、抠或抓自己、用力拔扯自己的头发、用头撞墙、用力咬自己、用绳索捆绑自己、食用不能吃的食物、把头浸埋在水中使自己窒息等行为,其中较常见的是刀割。这样的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约为8%~30%。大部分自伤12~14岁之间出现,18岁后逐渐减少,有17%~60%的自伤者终生都有这样的行为。2、孩子自伤行为是想自杀?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手上、腿上等部位出现这些自伤行为留下的印记后,一反应是担心孩子是不是有自杀的倾向,甚至已经做出了自杀的一些举动,就天天守着孩子,生怕孩子做出一些不敢想的事情出来。其实自伤行为与自杀有一定关系,但不能把自伤行为等于自杀,原因有以下三点1.自伤行为不是真的想自杀目的不是为了结束生命。但自伤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还是可能会发展为自杀行为,或者造成意外死亡。2.不断自伤通常是某种精神疾病的外在表现这是心理痛苦的结果,是在家长,孩子可能心理有问题了。3.个体的自伤行为具有传染性自伤行为容易在青少年群体中引起模仿。未成年人之间就存在彼此模仿、学习、比较的情况,如果同学之间、好朋友之间有人自伤的话,周围的人可能会受影响跟着学。了解了这三点,家长们可以稍微松口气,但千万不能松懈。
成都棕南医院是一家定点医疗机构,汇聚专业医生团队,中西医结合,为全国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成都棕南医院设有等医疗项目,在各个方面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病情实际需要合理用药,对症施治。成都棕南医院交通便利,位于导航至成都市二环路南二段19号,想了解更多关于成都棕南医院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更多了解详情。
特别关注:孩子青春期抑郁家长如何疏导
理解神经症性抑郁,成都心理科普
青少年抑郁率:关注心理健康,从认知出发
成都家长关注:怎么做到正确引导孩子情绪
成都心理健康:化解焦虑的正确办法?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