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
子宫癌是发生于子宫的一系列恶性肿瘤,其中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等。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癌变程度、生育需求、全身状况、医疗水平及设备条件等,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等治疗。
基本病因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宫颈癌主要是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1、子宫内膜癌
(1)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于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续刺激直接相关。缺乏孕激素对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过度增生的状态,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此型患者较年轻,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绝经延迟,或伴有无排卵性疾病、功能性卵巢肿瘤、长期服用单一雌激素或他莫昔芬等。
(2)Ⅱ型子宫内膜癌:发病和雌激素无明确关系,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异常有一定关系。此型多见于老年妇女。
2、宫颈癌
HPV感染,尤其是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高危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等。
危险因素
1、子宫内膜癌
(1)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
(2)子宫内膜癌三联征: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均可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
(3)初潮早与绝经晚:晚绝经的妇女在后几年大多为无排卵月经,因此延长了无孕激素协同作用的雌激素刺激时间,可能会诱发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4)不孕: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每次妊娠均可一定程度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且末次妊娠年龄越高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也越低。
(5)卵巢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常产生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内膜癌。
(6)外源性雌激素:单一外源性雌激素治疗如达5年以上,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10~30倍。
(7)遗传因素: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其他家庭成员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也相应增加,一级亲属患子宫内膜癌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大约会提升1.5倍。
(8)生活方式:饮酒、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等,均与子宫内膜的发生相关。
(9)其他:长期服用三苯氧胺,可导致内膜增生,使发生子宫内膜癌危险性增加。
2、宫颈癌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与子宫颈癌发生有关;吸烟、免疫功能低下可增加HPV感染;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侣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进行性接触,也可导致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
典型症状
早期子宫癌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变的逐渐发展,可出现相关症状。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均有阴道流血和异常阴道排液症状,但其具体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1、阴道流血
(1)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2)宫颈癌: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即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若病变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
2、异常阴道排液
(1)子宫内膜癌: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伴恶臭。
(2)宫颈癌:多数患者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泔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其他
(1)子宫内膜癌:若肿瘤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肿瘤浸润子宫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状。
(2)宫颈癌: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可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并发症
本病可引起宫腔积液、盆腔包块、恶病质(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并发症。
问医生
- Q:子宫癌与宫颈癌有什么区别?
- A:子宫癌与宫颈癌的区别在于位置不同、症状不同。 子宫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部位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是发生在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子宫癌通常会出现下腹疼痛以及阴道异常排液、月经紊乱等症状。宫颈癌也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详细>
- Q:有多个子宫肌瘤。怀疑子宫癌
- A:你的情况看,有多发性子宫肌瘤,如果是长期不治疗,不仅不能正常停经,还容易导致严重贫血,所以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如果是怀疑有癌变的发生,需要去医院做个阴道镜检查,妇科检查,来明确疾病的类型,如果是有宫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