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篇北大精神科医生你们用焦虑鸡出来的娃,都送到我这里了刷屏,而这篇文章被刷屏的原因,是因为正好指出了许多家长在教育中的痛点,现在的父母究竟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现在孩子们所接受到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距离我们的期望到底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前段时间一篇北大精神科医生你们用焦虑鸡出来的娃,都送到我这里了刷屏,而这篇文章被刷屏的原因,是因为正好指出了许多家长在教育中的痛点,现在的父母究竟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现在孩子们所接受到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距离我们的期望到底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文章中指出,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和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这些孩子被指出患了空心病
什么是空心病
空心病在心理学上可以把它姑且称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在症状是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当被带到精神科进行,结果往往是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空心病他们往往出现在非常优秀的孩子身上,也就是说这些孩子都是他们父母或是亲戚眼中的好孩子。
空心病的表现
症状上可能是符合抑郁症的
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抑郁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同学或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
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通常人际关系是良好的
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会努力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努力扮演一个好孩子、好学生。
对生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
之前用了药物,甚至用了电休克治疗,但都没有效果,也就是说生物因素并不是导致他们问题的主要因素。
有强烈的自杀意念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活着。我完全不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每天的生活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点结束。
出现问题已不止一天两天
可能中学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陷入了这样的迷茫,甚至他们之前已经尝试过自杀的行为。
传统心理治疗不佳
不是通过改变负性认知就可以解决的,会发现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不错,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冲突,但是总的来说不是那种典型父母离异、早期依恋、早期寄养的问题。
空心的孩子,如如何培养出来的
这位北大的精神科医生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对象是这些出现了自杀倾向的学生,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做了,了解这些孩子都来自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什么职业。
那么结果显示什么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容易尝试自杀呢?答案是中小学教师。
在我过往的中也有这样的孩子
学生A:我妈是一个老师,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给我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了,到了小升初的时候周末课程全部塞满。到了初中高中如果有一次考试失误就会被逼着去补课,现在都大学毕业了,在家考研,我妈看到我在休息看手机了,或者我跟她多说了两句话,她就会指责我心思不在学习上。
学生B我有过这种经历的,在我的认知里自己似乎就不该想和学习无关的事情,除了学习其他都不是我该管的,小就不被告诉家里的很多情况,高中的时候姥姥去世,大学的时候爷爷奶奶去世,这些事情都是我放假回家之后才知道的。
如何教育才能避免空心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父母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回家之后只会关心孩子的成绩,并对孩子说我这么努力工作都是为了让你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没有给孩子至好的东西陪伴和爱,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会不出问题呢?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近几年能明显的感觉到咨询量成倍地增长,尤其是现在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以及刚刚进入大学或是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越来越高。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困惑,或是被爸妈的教育方式压得喘不过气来,我想告诉你我们一直在这里,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团队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为您或是您的孩子提供专业的治疗和心理咨询。
作为父母,要去做值得学生和孩子尊重的人,我们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要给他们世上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