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3:10 举报/反馈
小儿发高烧吃什么好
1、小儿发烧吃鲜苹果汁
你可能不知道,在发烧吃什么的问题中,鲜苹果汁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是由于在苹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它可以补充体内营养的需要,同时还能中和体内的毒素。家长在面对宝宝发烧吃什么食物的问题上,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尽量不强迫孩子吃食,有时候食欲不振是宝宝发烧时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
2、小儿发烧吃绿豆汤
对于发烧的宝宝来说,绿豆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家长要注意,在宝宝发烧吃什么食物的问题上应该*绿豆粥。将绿豆煮烂,取其绿豆汤然后在里面放入适量的冰糖就可以给宝宝食用了。我国中医指出,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祛暑的作用,发烧期间食用不仅仅可以补充营养,同时还能促进毒素排泄,从而可以协助退热。
3、儿童发烧吃米汤
其实我们平常在煮饭的时候,米汤是富有营养的。碳水化合物一般会存在米汤中。要是孩子们能够在发烧的时候,喝点米汤,主要的是富含丰富的营养,另外米汤是属于汤类的食物,利于消化和吸收。在口味上,我们可以放少许的盐巴,这样比较有味道,孩子也比较喜欢。毕竟发烧的时候可能会流汗,因此食用咸的米汤比较适合。
宝宝发烧怎么办宝宝护理要做四件事
1、密切病情
主要内容为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体温的测量分为口腔、肛门、腋下三种方式,腋下测量清洁卫生、方便安全,适宜家庭应用。
发烧病人的脉搏会加快,一般而言,体温每上升1℃,脉搏增加10次。新生儿时快,婴儿每分钟100~120次,1~3岁幼儿每分钟100次左右。脉搏与体温不相称常某些疾病。如婴幼儿肺炎合并脓胸或中耳炎时,脉搏会达每分钟140~160次,与体温升高不相称。
2、注意居室环境
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防止烟尘。室温以20℃左右为宜。通风时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着孩子。如果屋里干燥,应洒些水或使用加湿器。
3、讲究饮食营养
发烧病人要多饮水,以增加小便的排泄和汗腺的分泌并补充高热消耗的水分。在发烧时,胃肠消化力会有所减退,应为孩子做一些合口的、富有营养而又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羹、新鲜水果、蔬菜、烂粥、面条、馄饨等。为了开胃,可给孩子做些爽口小菜。
4、保持清洁
发烧病人出汗多,要勤换内衣。内衣要干净、柔软,以纯绵、丝为佳。要常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早晚洗脸、洗脚时要注意保温。
小孩发烧的误区
1、发烧是一种病
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有发烧这个症状的疾病很多,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从普通感冒,到严重的脓毒血症,都可能有会发烧。吃退烧药把体温降下来了,并不意味着孩子病就好了。
2、可根据体温来判定病情
低烧可以是普通感冒,也可以是肺结核,高烧可以是幼儿急疹,也可以是脑膜炎。体温的变化规律对疾病的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发烧时体温的高低和病情不是成正比的,相对于发烧的度数来说,孩子的精神反应对于病情的判断更有意义。
3、发烧会烧坏脑子
人体的体温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发烧很少会超过41°C,所以发烧不会烧坏脑子,发烧然后脑子出了问题的有可能是脑膜炎引起的发烧,导致问题的是脑膜炎本身而不是发烧。体温超过41°C多半是因为中暑或者捂热导致孩子无法散热,前者比如把孩子忘在停在室外的车里。
宝宝发烧是怎么回事
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若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小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早期治疗。
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短期发热发热<2周
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长期发热发热≥2周
1感染性发热
1呼吸系统感染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
2其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
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及真菌感染等;
4脓肿或局限性感染如骨髓炎、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阑尾脓肿、肛周脓肿等。
2非感染性发热
1风湿性疾病以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近年随着链球菌感染被及时控制,风湿热现已较少见。其他引起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血清病、皮肌炎、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韦格恶性肉芽肿及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等。
2组织破坏或坏死恶性肿瘤,以白血病常见,其他有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神经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尤文肉瘤等;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内出血吸收过程、血管栓塞等。
3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产热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持续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散热减少见于广泛性皮炎、大量失水、失血,中暑、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包裹过多等。
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疾患如颅骨损伤、大脑发育不全、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暑热症、中毒性脑病、脑炎后遗症及间脑病变等。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功能性低热、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6其他药物热、药物中毒如水杨酸、阿托品、输血或输液反应、高钠血症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炎性肠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慢性低热长期低热
指起病较缓,体温在37.5~38.0℃,持续4周以上者。40%为感染性发热,57%为非感染性发热,3%原因不明。
首先要除外结核病,包括肺结核;慢性低热常由感染后引起,如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及其他感染后发热,并要寻找是否存在慢性病灶或小脓肿,如慢性隐窝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鼻窦炎、龋齿、牙龈脓肿、肛周脓肿等。
慢性低热的非感染性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风湿性疾病、炎性肠病克隆病及溃疡性结肠炎、血液病、夏季低热、蛋白质摄入过高及测试体温时间过长等。
除外以上病因,如仍然找不到低热原因,但患儿又无任何病态,只需随访,低热可在数周后自行降至正常。
宝宝发烧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降低,多为病毒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为细菌感染。外周血中有异常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则白血病。
2长期发热患儿血培养,检查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肥达反应、外斐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
3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
4尿常规当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检查。
5脑脊液检查当小儿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
6骨髓穿刺当小儿高热伴有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
影像学、心电图及活体组织检查
根据临床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辅助检查,如X线、CT、磁共振、B型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及活体组织病检。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鹤岗儿童医院专治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遗尿症,矮小症,性早熟,尿道...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