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猩红热传染"相关的文章有100篇:
-
猩红热如何预防
目前猩红热由于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控制感染的散播主要从三方面入手: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详细»
-
小儿猩红热有何特点?
猩红热是由一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乙型溶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烧,咽疼,全身皮疹为特点。 详细»
-
猩红热有哪些特征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A族乙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儿童。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食具等而传染。 详细»
-
猩红热的危害
一般在一周内多并发急性中耳炎,先耳痛、高热、耳中胀满,继而溢出脓性分泌物,有时在发病四周后患耳可无特殊表现而出现耳流脓。败血症型猩红热并发的中耳炎,发展甚速,在极短时间内,即可有中耳及乳突的坏死,甚至.... 详细»
-
猩红热预防措施
此外,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详细»
-
容易与猩红热病混淆的疾病
药疹:有用药史。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像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无草莓舌和杨梅舌,除因患者咽峡炎而服药引起药疹者外,一般无.... 详细»
-
小儿猩红热的食疗偏方推荐
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详细»
-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详细»
-
猩红热的早期症状
猩红热的病情比较严重,并发症较多,容易并发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及颌下淋巴结炎、中毒性肺炎、急性肾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等,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败血症,治疗不及时能导致死亡。 详细»
-
猩红热的概述
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宝宝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 详细»
-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 详细»
-
猩红热类型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猩红热的传染性是非常强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加强营养,多吃水果和蔬菜类的食物,不让这种疾病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身体健康,希望患者们在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健康,祝大家早日恢复身体.... 详细»
-
如何鉴别感冒与猩红热?
猩红热主要特点有高热,遍体细小红丘疹,面颊红晕,口周苍白,舌质鲜红若草莓,继而皮疹脱屑而愈,应注意与感冒鉴别。 详细»
-
猩红热中医诊疗技术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杨梅舌、全身鲜红色弥漫性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 详细»
-
小儿猩红热有何特点?
猩红热是由一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乙型溶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烧,咽疼,全身皮疹为特点。 详细»
-
猩红热饮食禁忌介绍
我们都知道发热是猩红热的症状之一,因此凡经油炸的食品,如炸猪排,炸牛排,麻球,麻花,油条,烤鸭,烤羊肉,烤鱼片等都属忌食之物,一为煎炸烤炙之品外皮坚硬,对咽喉不利;二为烧烤之物易生火,易导致发热加重。 详细»
-
患猩红热宝宝的难受经
通常,猩红热起病很急,患病的宝宝表现出怕冷、发烧,轻者发烧38℃~39℃,重者可达到39℃~40℃,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头痛,扁桃体出现红肿或有化脓性渗出物,嗓子非常疼痛,尤其是在吞咽时。 详细»
-
猩红热如何诊断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链球菌释出红疹毒素而引致皮疹,病菌侵入咽部、扁桃体而引起充血、水肿、咽喉痛,毒素进入血循环而引起发热。中医认为疫疠之邪,由口鼻而入,蕴于肺胃,邪毒化.... 详细»
-
港数百人患猩红热教授呼吁勿滥用抗生素
袁国勇说,今年刚好是猩红热四年一次的高峰期,但疫情不寻常;致病的细菌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比率超过六成。以前用于治疗猩红热的抗生素如今已无效,正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对该药产生抗药性。 详细»
-
猩红热发病率年增1倍 2至8岁儿童易患病
据北京市卫生局报道,本市今年猩红热发病率明显增加,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截至2011年第20周(5月22日),全市累计报告猩红热患者2188例,而北京市近10年发病率较高的2007年一年的病例数仅228....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