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溢泪的治疗概要:
溢泪局部治疗。泪小点狭窄或阻塞的治疗、泪囊狭窄及阻塞的治疗、泪小管狭窄或阻塞的治疗、鼻泪管狭窄或阻塞的治疗、泪道阻塞激光治疗法、泪点外翻或内翻的治疗。中医辨证治疗。药熏洗法。针灸等治疗。
2.溢泪的详细治疗:
治疗
2.1.西医治疗
2.1.1.局部治疗
2.1.1.1.婴儿泪道阻塞或狭窄:可试用手指自下眼眶下线内侧与眼球之间有规律的压迫泪囊区数次,促使鼻泪管下方开放,压迫后滴抗生素眼液,3~4次/天。保守治疗无效,6个月后可考虑泪道探通术。
2.1.1.2.功能性溢泪:可试用1%硫酸锌滴眼液,滴眼,3次/天;及0.1%肾上腺素溶液,滴眼,3~4次/天,以收缩泪囊黏膜。
2.1.1.3.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可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张或探通。
2.1.2.手术治疗
2.1.2.1.泪小点狭窄或阻塞的治疗
泪小点扩张器反复扩张,
下泪点重建术可连同泪小管垂直部一起切开或将切开的后壁切除一小三角形。
泪道激光器直接切开治疗。
2.1.2.2.泪小管狭窄或阻塞的治疗
探通法用探针探通。并逐渐加用大号探针加以扩张。继而用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5mg或1:5000。糜蛋白酶液冲洗,以减轻其炎症反应及减少瘫痕的形成,以后每隔1天用上液冲洗1次,直至通畅后为止。
近泪小点处阻塞可用泪小管切开术加置管治疗。
置管或置线术是在泪道探通基础上放置聚乙烯小管(或硅肢管、尼龙线、丝线、不锈钢丝,甚至马尾均可)2~3月,使狭窄阻塞部位形成管道。小管或线放置后,暴露一端可用胶布固定在面颊部。每隔1日冲洗1次,以保通畅。
如近泪囊部阻塞,M侧段泪小管有8mm以上正常,可将阻塞部位切除,再做泪小管泪囊吻合术(端侧吻合术)。
泪小管重建术泪小管阻塞部位长,可将其切除,再用小静脉或结膜做成上皮泪道也发生慢性炎症。泪小点、泪小管粘膜肥厚、息肉样改变或上皮组织增生肥厚,使泪小管管腔变狭窄甚至闭塞,或是泪小管外伤断裂而致泪小管不通。向内的小管安置在原泪管位置上代替原被切除的泪管。
泪囊结膜囊吻合术泪小管完全闭塞而泪囊以下正常时,可行泪囊结膜囊吻合术。
激光治疗用纤维导管式的泪道激光治疗仪可在特制的泪囊探针的引导下切开泪道阻塞部位。
2.1.2.3.泪囊狭窄及阻塞的治疗
置管法是用生理盐水及抗菌素液反复冲洗泪道后,用探通法探通后放置导管或丝线。以后定期冲洗。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在泪囊够大的前提下,可做泪囊鼻腔吻合术,制造另一通道代替原阻塞泪道。
泪湖鼻泪管插管术当泪道及泪囊完全阻塞(或泪囊已摘除),鼻泪管段正常,可试行此手术。就是用赤金制成的薄壁义管(减少组织反应),在局麻下于泪湖下方、泪阜皱裳的中央插入鼻泪管内。用此赤金薄壁小管取代原泪道的作用。
2.1.2.4.鼻泪管狭窄或阻塞的治疗
2.1.2.4.1.探通置管法是用探通法将泪道探通后放置金属义管或塑料管或丝线(亦可逆行性置管)。
2.1.2.4.2.鼻泪管切除术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使用细小环钻行鼻泪管阻塞部位切除术治疗鼻泪管阻塞。
2.1.2.5.泪道阻塞激光治疗法
按泪道冲洗法,先用1%地卡因行结膜表面麻醉,下段泪道阻塞者做泪道冲洗。
泪小点阻塞者可用激光直接做泪点切开。泪小管、泪总管、鼻泪管阻塞时,导光纤维可在特制的泪道探针的引导下直通至阻塞部位。再用8~15W输出功率的激光清除阻塞物及瘫痕组织。然后拨出导光纤维和探针,在泪道中安置一根支撑和冲洗泪道用的硅胶管。术后用抗生素和适量激素眼药水点眼,并定期用抗生素溶液或盐水冲洗泪道。置放的导管可根据情况在1~3个月拔除。
2.1.2.6.泪点外翻或内翻的治疗
泪点轻度外翻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用烧红的大头针烧灼泪点下方的睑结膜,使其产生瘫痕收缩而达到泪小点复位。
泪小点重度外翻可施行睑板部分切除术,在泪点后2~3mm处,做一长4~5mm宽2mm的睑板楔形切除,间断缝合创口。
库特-斯曼吾斯基手术矫正适应于下睑皮肤肌肉松弛而致下睑和泪点重度外翻溢泪。
2.2.中医治疗
2.2.1.中医辨证治疗
2.2.1.1.肝血不足证
证候特点
冷泪绵绵,迎风泪出增剧,或隐涩不适;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方药
补养肝血,祛风散邪。止泪补肝散(《银海精微》)加减。
蒺藜6g当归10g熟地黄15g 白芍药10g川芎6g木贼6g防风6g夏枯草6g甘草3g
若流泪迎风更甚者,加白薇6~9g、菊花6~9g、石榴皮6~9g以祛风止泪,风热者加银花10~12g、连翘10~15g、蔓剂子6~9g以祛风清热。
2.2.1.2.气血两虚证
证候特点
无时泪下,泪液清稀,不耐久视;面色无华,心悸健忘,神疲乏力,或产后失血过多;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方药
益气养血,收摄止泪。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人参1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6g熟地15g当归15g 川芎9g白芍12g山药15g
若迎风泪多者,加防风6~10g、白芷6~10g、白蒺藜6~9g、菊花6~9g以祛风止泪;若遇寒泪多,伴畏寒肢冷者,加桂枝3~6g、细辛1~3g、巴戟天10~12g以温阳散寒摄泪。
2.2.1.3.肝肾亏损证证候特点
溢泪清稀,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脉细弱。
治法方药
补益肝肾,固摄止泪。左归饮(《景岳全书》)加减。
熟地15g山药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0g茯苓10g炙甘草3g菟丝子10g菊花10g 当归10g
若流泪较甚者,加五味子6~9g、防风6~10g以收敛祛风止泪;若感泪液清冷者,加巴戟天10~12g、桑螵蛸6~10g、肉苁蓉9~12g以温补肾阳,固摄止泪。迎风泪多者,加白芷6~10g、白蒺藜6~10g、木贼3~6g、防风6~10g以祛风止泪。
2.2.2.中医其他疗法
2.2.2.1.名老中医经验方
养血驱寒饮
药物组成
当归10g苍术9g 白芍9g 白术10g 川独活9g茯苓12g枸杞12g川芎9g菊花12g覆盆子10g肉桂6g细辛6g
功效主治
补养肝血,祛风散邪。适用于肝血不足,迎风流泪证。
白薇丸加川芎药物组成
白薇15g 羌活3g石榴皮10g 防风15g刺蒺藜15g川芎10g
功效主治
温肝、搜风、止泪。适用于肝肾两虚、窍失所养、外受冷风刺激而发之冷泪症。
缩泉汤药物组成
熟地12g枸杞12g山萸肉9g酒白芍9g五味子3g 巴戟天9g细辛1.5g车前子9g
功效主治
补肝肾,以固泪泉;助肾阳,以温寒水。适用于肝肾不足,命门火衰,泪泉不固所致无时泪下,泪水清稀,迎风更甚,泪无热感,不痛不痒,久则目昏之冷泪症。
肝肾双补丸
药物组成
当归12g 川芎6g 萸肉10g 巴戟10g 茯苓12g石斛10g防风9g细辛6g川姜9g枸杞10g甘草3g
功效主治
补益肝肾。适用于肝肾两虚,真阴不足,冷泪无时常流。
滋阴止泪汤
药物组成
熟地15g山药12g枸杞12g女贞子12g地骨皮9g盐知母9g蕤仁9g 菊花9g 霜桑叶9g 黄芩6g五味子3g
功效主治
补益肝肾,滋阴降火。适用于肝肾阴虚、肾气不纳、风邪外袭之迎风流泪症。
止泪散
药物组成
西月石30g麝香0.5g制炉甘石粉15g净乌贼骨粉15g冰片5g
功效主治
祛风止泪。适用于迎风流泪。
用法用量
乌贼骨炒黄研细,过细筛去壳渣,净粉,制炉甘石粉15g,加冰片、麝香,先研2 小时,后加西月石粉30g,共研极细,备用。点眼2~3次/天。
2.2.2.2.中成药
外用中成药
八宝眼药,或红眼药,或止泪散:滴眼,2~3次/天。适用于迎风流泪者。
口服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2次/天。滋阴补肾。适用于肝肾阴虚证虚火上炎之无时热泪症。
杞菊地黄丸:口服,每次8~10丸,3次/天。滋阴,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两亏,约束无权之无时冷泪或迎风流泪症。
明目地黄丸:口服,每次6g,2次/天。滋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证。
石斛夜光丸:口服,每次6g,2次/天。滋阴补肾,清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证。
中药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天,14次为1个疗程。益气养元,扶正祛邪。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2.2.2.3.单方验方
收泪散:煅甘石9g(水飞)、海螵蛸1.5g、煅龙骨1g、荸荠粉3g、硼砂1.5g、蕤仁2g(去油)、梅片1g。共研细末,点眼。
鲫鱼胆7个,人乳一小杯,和匀置饭上蒸2次,点之自愈。
2.2.2.4.中药熏洗法
迎风冷泪或冷泪常流,用桑叶15g、菊花9g、枯矾15g、元明粉30g、青盐3g、加水1000ml,煎15分钟,先熏后洗,2次/天。
2.2.2.5.针灸疗法
选穴合谷、风池、肝俞、太冲,以补法为主。1次/天,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肝血不足,复感风邪证。
选穴涌泉、太冲、肝俞、肾俞,以补法为主,针灸并用。1次/天,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肝肾两虚,约束无权证。
选同侧睛明穴,进针5~8分深,轻度捻转,以出现胀麻为度,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将针用火烧热,待温后再针。适用于功能性溢泪。
2.3.转诊建议
药物治疗无效,鼻泪管阻塞或狭窄,转诊行泪道探通联合逆行鼻腔鼻泪管插管术,或泪囊鼻腔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