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梗死的治疗概要:
重症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重点是挽救生命,针对不同的病因和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降纤制剂于发病早期使用。脑梗死3~6小时内有溶栓治疗适应证者,应积极及时行溶栓治疗。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对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
重症脑梗死的详细治疗:
治疗关键
1.急性期的治疗重点是挽救生命,较大限度减少由于处理不当或因为并发症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2.血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即功能康复,达到使功能恢复到较佳状态。
3.针对不同的病因和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防止复发。
救治方案
(一)急诊治疗(1~48小时)
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的测定及时发现低氧血症患者,给予吸氧治疗,如果仍不能纠正者,辅以机械通气。
2.药物治疗
(1)为了避免葡萄糖对缺血半暗带区的损害,发病12~24小时内,或48小时内禁用葡萄糖液,可给予林格液、生理盐水等。
(2)保护半暗带区再灌注对神经细胞损伤,可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如地塞米松、维生素C、维生素E、过氧化物歧化酶等。
(3)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20 mg微泵持续泵入,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减少成熟件细胞损伤,避免和减少迟发性神经元坏死。
(4)2—3日后是脑水肿高峰期,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是脑保护的重要措施,应酌情加强应用脱水降压药,减轻神经细胞性水肿,如20%: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呋摩米40 mg,静脉滴注,以及清蛋白10 mg,静脉滴注等。并发脑疝可行外科减压治疗。
3.抗凝治疗
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一般不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或肝素类物质;仅对于合并心房颤动、其他有高危再栓塞危险的心源性病因、动脉央层或高度狭窄者,给予肝素50 m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共2 日。
4.抗血小板治疗
不能进行溶栓治疗者,在排除脑出血性疾病的前提下,应尽快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
5.降纤治疗
降纤制剂于发病早期使用,包括类蛇毒制剂,如东菱克栓酶,隔日1次,共3次,剂量为10 u、5 u,需在用药前后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
6.抗感染治疗
出现下列两种情况则要使用抗生素:①有感染的证据,如肺部和泌尿系感染;②明显的意识障碍。
7.纠正血糖
除非知道患者的血糖水平,否则不能给予含糖溶液。当血糖≥11.1mmol/L时,需立即应用胰岛素。
8.控制液体量
病后最初2~3日内给予静脉输液,以维持水平衡,通常每日1 000~2 000 ml,有脑水肿时应严格控制液体量:每日尿量多于l 000ml为宜。输入液体中含适量糖(75~100 g)、电解质和维生素等。发病3日后改为鼻饲流质饮食,每日需5 024~6 280 kJ热量。
9.电解质紊乱治疗
(1)低钾血症:通常尽量口服氯化钾,每日6~8 g,分3或4次给予。不能进食时可用10%氯化钾30 ml加入液体l 0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肾功能不全时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血钾及心电图。
(2)低钠血症
①限制水分摄入。对成人每日水分应限制在800~l 000 ml。使体内水分趋向平衡,改善体内水分过多所致的低渗状态。限制水分可使体液恢复至正常水平,使尿钠排出降低,血钠上升。
②血钠过低症状严重时,可给予高渗盐水,常用3%一5%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同时给。20%甘露醇,加速尿液排出,使血钠在短期内上升,症状可迅速改善。
③积极治疗原发病。
(3)高渗性昏迷:最常见。大多是由于意识障碍、血糖增高(糖尿病性或应激性)、吞咽困难和渴感减弱而摄水不足以及脱水剂的应用所致。本症诊断标准:血糖>33.3 mmol/L,血钠>145mmol/L,血浆渗透压>350 mmol/L。处理:无休克者给予0.45%~0.6%低渗氯化钠溶液补液。已有休克表现,可给予生理盐水等渗液。按血糖每升高5.55 mmol/L给予普通胰岛素10 u,严密监测血糖。近年发现血糖高时不但影响脑血管疾病的预后,而且可使脑梗死灶损害区扩大。
(二)溶栓治疗
脑梗死3~6小时内有溶栓治疗适应证者,应积极及时行溶栓治疗。
1.适应证
①年龄小于75岁;②颅脑CT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影;③时间窗:发病6小时之内,但若为进展性卒中,可延长至12小时;④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
2.禁忌证
(1)禁忌证:①单纯感觉障碍或共济失调;②临床表现很快明显改善;③活动性内出血;④出血素质及出血性疾病;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及可疑蛛网膜下隙出血;⑥脑出血史;⑦近2个月颅内或脊椎手术外伤史;⑧治疗前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2)相对禁忌证:①年龄大于75岁;②近6个月脑梗死,胃肠或泌尿生殖系出血;③近3个月患过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④近期分娩,器官活检:⑤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炎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⑥孕妇;⑦应用抗凝剂;⑧溶栓治疗前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95 mmHg。
3.给药途径、剂量及持续时间
(1)途径:可以选择动脉和静脉内给药。
(2)剂量:动脉造影的结果表明,动脉溶栓的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很大,剂量范围为SK 2.5万一175万u,uK 20万~170万u。rt-PA 20—100 mg。给药持续时间通常为0.5—2小时。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相同。停药指征,除上述剂量和时间限制之外,若进行脑血管造影。一旦发现血管再通,立即停药。
4.溶栓举例
尿激酶(UK)100万一150万u(约2.2万U/kg)用10 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生理盐水100~200 ml中,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若患者于30分钟内临床表现出现明显恢复,肌力增加2级或2级以上,记录此时的药量、静脉滴注持续时间及临床恢复情况,以后应放慢静脉滴注速度2—3倍。用药后观察20分钟,临床症状无恢复,此时无脑出血等并发症,则可追加尿激酶25万一50万U,静脉滴注10—30分钟,但总量一般不超过200万U。
5.终止溶栓治疗标准
在给溶栓药尿激酶过程中,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寒战等),应立即终止溶栓治疗。
6.溶栓监测
(1)常规生命体征监测:使用血压、心电图自动监测仪。
(2)经常了解患者面、舌瘫及肢体瘫痪情况,记录溶栓过程中肌力(远近端)变化。
(3)在溶栓治疗前,结束后2小时、6小时,发病后1日、2日、3日、7日、14日、1个月、3个月,记录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脑卒中评分)及治疗90日研究终点时的Barthel Index和改良Rankin Scale。
(4)发病第7日复查脑CT。疑有脑出血者,要尽快复查脑CT或MRI。为了懈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有条件时建议在1个月内多次进行动态观察。
(5)观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有无出血。溶栓治疗后连续3日检查大小便常规。
(6)为了解血管再通和再闭塞情况,有条件者在静脉溶栓后尽可能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观察,颞窗较好者还可用经颅多普勒(TCD)动态监测闭塞大脑中动脉的通畅情况。溶栓前因受时间等条件限制不能检查,溶栓后也应尽量检查。
(7)溶栓治疗前检查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8×10^9/L,应列为禁忌证。应用低分子肝素需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有条件者,监测纤溶系统及凝血系统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一二聚体等。
(8)一般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
(三)外科治疗
1.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
(1)手术适应证
①一侧眼部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或曾有脑卒中发作,动脉造影发现颈动脉狡窄、阻塞或粥样硬化溃疡性斑块者。
②尽管无症状,但如血管造影或MRI检查发现血管腔狭窄超过70%者。
(2)手术步骤:颈丛阻滞或全麻,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枕,头后仰并转向对侧,充分暴露颈部,上身抬高10°,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自耳下至颈中部切开皮肤。分离、显露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别套橡胶带便于牵引,分离动脉时,可片1%利多卡因浸润封闭颈动脉窦以防颈动脉窦反射。上述血管充分游离后行全身肝素化。阻断钳在动脉壁柔软处分别阻断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切开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达颈内动脉管壁正常处。分别放开阻断钳,迅速置入颈动脉转流管,恢复颈内动脉供血。剥除硬化斑块,用肝素盐水冲洗干净血管内腔,固定远端内膜,以免远侧内膜在血流冲击后漂向远侧。缝合颈动脉切口,在关闭颈动脉切口最后数针时,拔除转流管。短暂阻断颈总、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尽快缝合最后数针后,按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顺序开放阻断钳,这样万一有残留斑块也让其先冲向颈外动脉,而不至于冲向颈内动脉造成脑梗死。如颈动脉口径较小时,可行颈动脉补片修补。充分止血后留置引流条,关闭切口。
(3)手术并发症:颅内出血、再灌注脑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脑卒中等。
2.取栓加内膜剥脱术
少部分患者可在颈动脉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并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一侧颈动脉的完全闭塞。一经诊断应立即行患侧动脉取栓,如术中发现颈动脉硬化狭窄则需同时行硬化内膜剥脱术。如手术及时,患者的偏瘫症状和体征常可很快有明显好转。
(四)介入治疗
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对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