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医生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当前位置:疾病库首页 > 查疾病 > 痉病 > 治疗

    痉病的治疗

    如有就诊需求,点击预约挂号填写信息,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挂号 广告X

      1.辨证论治:

      1.1.辨病位痉病之病位在筋脉,与肝、心二脏及阳明胃腑密切相关。病位在肝者,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噤啮齿,手足躁动,头痛壮热为特点;病位在阳明胃腑则以手足抽动,角弓反张,壮热口渴,腹满便结之阳明经热甚,腑实内结证为特点;病位在心者则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神昏谵语,四末厥冷为特点。

      1.2.辨病性痉病之虚实寒热,可从其发作的程度、频度、幅度及兼症诸方面来鉴别。一般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繁有力而幅度大者,多属实;手足蠕动或时而瘛疯,神疲倦怠者,多属虚;项背强急或四肢抽搐,恶寒发热,肢体酸重,脉浮紧,病性属风寒;四肢牵引拘急,胸脘痞闷,苔黄腻,脉滑数,病性属湿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抽搐有力,神昏烦躁.壮热,舌红,苔黄或燥,病性属热;手足蠕动或瘛疭,形消神倦。舌红无苔,病性属阴虚。

      1.3.辫急危重候痉病患者,持续发痉,若突见面青唇紫,气促而难,脉数紧不静,是为气道壅塞之危候,当采取急救措施;痉病患者由实证之四肢抽搐大而有力,而渐转为抽搐幅度变小,频度降低之虚证,或仪有手足瘛疭,神倦彤消,是邪毒内盛而正气大衰之危重证候,必先急救固脱。

      1.4.治疗原则:痉病属急症范畴,治疗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当痉势急重时,应立即采取针灸、药物等措施以止痉治其标。待痉势缓解,则当从本论治,外感以祛邪为主,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内伤者以扶正为主,治宜益气养血,滋阴填髓;虚实夹杂者,当扶正祛邪兼顾。因痰浊,痰血内阻,筋脉失养致痉者,当化痰通络,息风止痉。

      1.5.应急措施:

      1.5.1.止痉强刺激人中、涌泉、十宣、合谷、大椎、阳陵泉等穴,针刺上穴同时,配合内服药.如止痉散、安脑九、紫雪散等药,或静脉予较大剂量清开灵或醒脑静注射液。必要时予10%水合氯醛15~25ml保留灌肠.或予苯巴比妥钠0.2g或地西泮20mg肌内注射,上述方法不效着,可用阿米妥钠0.3g,以注射用水配成5%~10%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以每分钟1ml静脉推注至痉止为止,剩余药液改为肌内注射。

      1.5.2.降温包括物理和药物两方面。酒精擦浴及冰袋为常用物理降温法。药物可据病情选用相应对症中西药。

      1.5.3.保持气道通畅

      见本节护理部分。

      1.6.分证论治:

      1.6.1.邪壅经脉证

      症舌脉:头痛,项背强急,恶寒发热,肢体酸重,甚至口噤,四肢抽搐,或发热、汗出,舌苔白腻,脉浮紧。

      病机分析: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故头痛,项背强直;外邪侵于肌表,营卫不和,则恶寒发热;湿邪阻滞经络肌肉,故肢体酸重;如寒邪较重则口噤不得语。甚至四肢抽搐,如风邪偏盛,则见发热不恶寒,汗出;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均为风寒湿邪在表之征。

      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方药运用:

      常用方:小续命汤加减。药用防风、桂枝、防己、生麻黄、生白芍、川芎、杏仁、炮附子、黄芩、甘草。

      方中防风辛甘微温,为风中润剂,散风而不伤正,功擅解表祛风胜湿以止痛,用为君药;麻黄辛苦温,解表散寒,桂枝辛甘温以透达营卫,通经散寒,防已苦辛寒而胜湿祛风除痹,并佐制麻、桂温燥之性,三药合用祛风散寒胜湿力增,共用为臣;附子辛大热,温阳散寒.助麻、桂、防风诸药散寒祛湿之力,川芎活血行气和营行滞,生白芍酸苦寒,杏仁苦微温可敛阴和营,润肺降气,苦寒之黄芩清郁热,并可与白芍、防己制诸药之温燥过撼,用为佐药;甘草配辛甘之品发散助阳,配酸苦之品可缓急止痉,并调和诸药作为使药。方中诸药辛苦温酸苦寒并用,有散有收,寒温并用,升降相伍,务使杂至之风寒湿邪分解消散,经脉通畅而痉病得除。

      加减:身痛者,加秦艽、羌活;自汗者,去麻黄、杏仁,加白术、黄芪;血虚者,去附子、麻葑,加当归、鸡血藤、熟地;有热者,去附子;无热者,去黄芩;项强急者,可加葛根、羌活。

      临证参考:本方药主要为治疗风寒湿三气杂感致痉通用之方药,临证时应根据风寒湿之偏重不同灵活加减。如湿热入络,症见发热,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兼胸脘痞闷,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者.宜用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黄连、桑枝等,以清热化湿,疏通经络。

      1.6.2.肝经热盛证

      症舌脉:高热头痛,手足躁动,口噤蚧齿,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病机分析:邪热炽盛,上干清窍则高热头痛;热邪燔灼肝经,上扰元神,风阳相煽,筋脉失养则口噤齘齿,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手足躁动;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为肝经热盛,波及营血之征。

      治法:凉肝潜阳,息风止痉。

      方药运用:

      常用方:羚羊钩藤汤加减。药用羚羊角片、钩藤、冬桑叶、菊花、川贝母、生地黄、生白芍、竹茹。

      方中羚羊角咸寒入肝经,凉肝息风力胜,钩藤性微寒,平肝息风,轻清宣透,可疏散肝热,二者合用清热凉肝,息风止痉效著,共为君药;冬桑叶既能散风热,又可凉肝,与菊花相伍轻清宣透,加强君药清泄肝热,平肝息风之力,共为臣药;风火相煽最易耗津灼热,以生地、白芍甘寒养阴柔肝增液舒筋,贝母、竹茹清热化痰以治邪热灼津炼液之痰,以缓筋脉之拘急,上药共用为佐。诸药合用。效专力宏,标本兼治,共奏凉肝息风之功。

      加减:口渴饮冷者,加生石膏、知母;便秘者,加大黄、芒硝;神昏肢厥者,加服安宫牛黄九或至宝丸、紫雪丹;痉甚或反复发作者,加全蝎、蜈蚣、僵蚕、蝉衣。

      .临证参考:本证治疗重点在于凉肝。因为痉之所由原为邪热传入厥阴,热极动风。羚羊角为凉肝息风圣药,价格昂贵,质硬而重,治疗每以3~6g磨汁锉未冲服,肝经热盛发痉,为热极病重之证,治疗宜积极,力求速效,以防热盛伤阴致肝肾之阴精衰竭而转为热盛阴伤,实中有虚,或阴亏热存,虚风内动之反复发作,机转复杂的痉病。因此,病之极期用药需频服,根据病情每2~4小时服药一次,直至热减痉止。神昏不清者,应鼻饲给药。

      1.6.3.阳明热盛证

      症舌脉:壮热口渴引饮,汗出。腹满便结,项背强急,手足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滑或弦数。

      病机分析:热人阳明,阳明气分热盛,迫津外出,灼津耗液则壮热,口渴饮冷,多汗;热邪内结,腑气不通则腹满便结;邪热上犯元神,下消阴液,筋脉失养则项背强直,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均为阳明热盛之征。

      治法:清泄胃热,存阴止痉。

      方药运用:

      常用方: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药用生石膏、知母、生大黄、芒硝、生地黄、玄参、麦冬、羚羊角、钩藤。

      方中生石膏辛甘大寒,重用清阳明经气分之大热,知母苦寒质润,清肺胃之热并能滋阴润燥,二者共用为君;大黄泄热通腑.芒硝成寒。泻热软坚,通便润燥,二者合用通泻阳明腑实,共为臣药,君臣合用阳明经腑并治;生地滋阴壮水,玄参咸寒养阴清热润下,麦冬甘寒滋润养阴,三者增液润肠,助君臣清热通腑,羚羊角、钩藤凉肝息风止痉,上药共用为佐。诸药合用相得益彰,通腑以助热泄阴存,清热养阴以缓筋急。

      加减:痉甚者,加地龙、全蝎、蝉衣、天麻;腹满者,加枳实、厚朴;发热身重,头疼痛沉者。加苍术、佩兰、羌活;神昏不醒者.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或紫雪丹。

      临证参考:本证邪热与阴伤并存,故清泄热邪与养阴共用。生石膏用量宜大,可用至100~250g。无论有无腑实均可使用大黄、芒硝,有腑实可通便泻热,无腑实可畅通里气。泻热导邪外出,用量依病情而定,可用至15~30g,且大黄必须后下,以增强泻下之力。阳明热盛发痉者,病势仍较急,尤其腑实内结者,伤阴耗液,消灼津精更甚,当急下存阴,可每日2剂汤药.每隔4~6小时服1次。

      本证发痉者,若兼见发热身重,头疼而沉,不渴不饮,胸脘满闷,唇面色白,昏睡不语,苔厚腻.舌淡,脉濡数者,属阳明经证兼湿,治当用藿香、佩兰、青蒿、白蔻仁、薄荷、郁金、菖蒲、板蓝根、金银花、滑石、甘草以芳香化浊,清热祛湿;若苔黄腻,发热头疼,嗜睡懒言,舌红,脉滑数者,属湿热互结于阳明气分.治当清热解毒,芳香化湿,选用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黄连、佩兰、郁金、菖蒲、葛根、黄芩、六一散;若属阳明热盛夹湿,证见头疼而沉,苔腻而白者,用白虎汤加苍术;腑实内结者,用大黄、厚朴、枳实、生地、玄参。

      1.6.4.心营热盛证

      症舌脉: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肢厥,舌绛苔少,脉细数。

      病机分析:热入心营,神明被扰,则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热灼营血,血热横窜经脉,筋脉失养则见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热毒瘀结经脉,阳气不能达于四肢则肢厥;舌绛苔少,脉细数为热入心营之征。

      治法:清心透营。开窍止痉。

      方药运用:

      常用方:清营汤加减,并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或紫雪丹。药用水牛角、玄参、生地黄、麦冬、丹皮、黄连、钩藤、连翘、竹叶。

      方中水牛角性寒味成,重用可清心营凉血热,用为君药;生地甘苦寒质润,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苦甘成寒质润,清热降火,养阴润燥,凉血解毒,麦冬甘寒质润,功擅清热养阴,清心除烦,三者共用清心营、血分之热,养阴生津力胜,用以为臣;黄连、竹叶清心除烦,丹皮凉血散瘀,钩藤息风止痉并清肝热,连翘清热解毒,配伍质轻气浮之竹叶,可使深入营分之邪热转透气分,上药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心透营兼以息风止痉之功。

      加减:高热者,用赤芍、生石膏、知母;抽搐甚者,加金银藤、全蝎、蜈蚣、地龙、僵蚕、蝉衣之类;痰涎壅盛者,加天竺黄、胆南星、竹沥;便秘者。加大黄、芒硝;肢厥深者,合化斑汤加减,并服安宫牛黄丸。

      临证参考:本证为心营热盛所致,患者神昏多较重,抽搐频繁,属痉病中最重者,多不能口服药液,应尽早插胃管建立给药通道。选择“三宝”,要结合证情。对于窍闭不甚者,选用紫雪丹,窍闭重者选用至宝丹,热毒极盛者使用安官牛黄丸。必须注意,“三宝”终究为大寒之品,不可过用。以神清为度。服用丸药方法,先用少许汤药化开药丸,使之成稀糊状,由胃管灌入,每次1丸,每日2次,重者每小时灌服1丸。本证多见于温病的极期阶段,除痉、昏外,患者尚有高热,此时。对高热的处理十分重要,高热不降,痉难止,神难醒。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尽快降温。

      本证为心营热盛致痉。治疗时宜辨其营血热毒深浅轻重,亦可分别采用化斑汤、清瘟败毒饮、神犀丹化裁。对本证之肢厥,须与亡阳脱证之四肢厥冷相鉴别,治疗迥异,若症见神昏,四肢厥冷,抽搐项强,体温下降,甚至降到常温以下,但口唇干燥或见血痂,舌苔黄燥少津,脉数或促者,证系热深厥亦深者,治疗当重用清热凉血、息风透窍之品,如化斑汤合安宫牛黄丸。若症见四肢厥冷,体温下降,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舌淡,脉细弱或细数或弱而沉者,证属亡阳脱证,当予急服独参汤、生脉散,甚或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1.6.5.气血两虚证

      症舌脉:项背强直,四肢抽搐,伴有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舌淡红,脉弦细。

      病机分析:素体气血亏虚,或失血,或汗下太过之后,气血两虚,不能营养筋脉,故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血虚不能上奉于脑,故头目昏眩;气血不足,故神疲短气而自汗;舌淡红,脉弦细,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法:益气补血缓痉。

      方药运用:

      常用方:以十全大补汤加减。药用人参、炙黄芪、熟地黄、当归、生白芍、生白术、川芎、茯苓、天麻、钩藤、生甘草。

      方中以甘温之人参、炙黄芪大补元气,健脾益中,以甘微温味厚之熟地大补肝肾,滋阴养血,当归补血活血,上药气血双补共为君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白芍酸苦寒,养血敛阴,共为臣药,调和肝脾,助君药益气养血;川芎辛香湿润,既能活血行气,又能制约熟地、生白芍之阴滞之性,茯苓渗湿健脾,与参芪共用补中有泻,天麻、钩藤合用平肝息风止痉功胜,上药共用为佐;生甘草甘缓和中,与甘温之品相伍助其益气之力,与酸味之品相配有酸甘化阴之功,且调和诸药以为使药。诸药合用,益气生血,补血和血,以缓筋急。

      加减:腹胀纳呆者,加陈皮、砂仁;心烦失眠者,加炒栀子、夜交藤;心悸梦多者,加龙骨、牡蛎;便溏者,加干姜、草果;肢冷腹泻者,加肉豆蔻、制附子。

      临证参考:若气虚较重,症见短气、自汗、心悸者,可急予独参汤以防脱。若遇因大量出血致气血虚损发痉者,应急予输血救治。对于阳虚致痉者,可重用黄苠,加熟附子治之。本证重点在虚,一般痉抽不重,不需多用息风止痉药物。此外,药属补益,煎煮时间以较久为宜。

      1.6.6.真阴耗伤证

      症舌脉:手足蠕动,时时发痉,伴形消神疲,心中憺儋大动,舌干绛或光绛无苔,脉虚数。

      病机分析:温病邪热久羁,灼伤真阴.或久病真阴匮乏。髓失所养,筋燥而急,故见时时发痉,手足蠕动、神倦等;真阴耗伤,心脉乏于濡养,故心中儋儋大动;舌干绛或光绛无苔,脉虚数,为阴液大虚之征。

      治法:滋阴息风。

      方药运用:

      常用方:三甲复脉汤加减。药用生鳖甲、生龟甲、生牡蛎、生地黄、白芍、麦冬、阿胶、麻仁。

      方中鳖甲、龟甲、牡蛎成寒质重味厚.能沉降下焦,滋补肝肾之阴,潜阳而息内动之风,共用为君;生地、白芍、麦冬甘寒、酸甘微寒,有滋阴清热、柔肝增液以缓筋急之功,共用为臣;阿胶滋阴补血,麻仁养血润燥,共用为佐药。方中诸药味纯力厚,滋补力强,于大补阴血、滋阴潜阳治本虚之中而收息风止痉之功。

      加减:时时欲脱者,加五味子、鸡子黄敛阴滋养阴液救脱;喘而气短者,加人参、沙参、五味子;心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自汗者,加龙骨、小麦、人参。

      临证参考:本证属温病邪热久羁,真阴耗损。或久病真阴匮乏之证,治疗以滋填潜镇,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但临证时须注意邪气强弱,对于邪盛者,虽阴已亏,仍不可用此滋补纯厚之方,否则可留邪于内,而应以养阴清热息风为法,去厚味滋腻之阿胶、五味子、白芍、龟甲、鳖甲,加玄参、丹皮、黄连、知母、天麻、钩藤等。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汤,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即是此意。

      1.6.7.痰瘀内阻证

      症舌脉:头痛昏蒙,神情呆钝.或胸脘满闷,呕吐痰涎,或痴呆、失语,精神异常,手足颤动或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舌质紫黯,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病机分析:痰浊瘀血阻于经脉、血络,清阳不升,故头痛昏蒙;清窍瘀阻,神明失养故神情呆钝,痴呆,失语;痰浊、瘀血阻滞胸膈故胸脘满闷;痰浊巾阻,胃气上逆则呕吐痰涎;痰瘀滞络,筋脉失养,故见手足颤动或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舌质紫黯,苔白腻,脉弦或脉弦滑,为痰瘀内阻之征。

      治法:化痰通络,息风止痉。

      方药运用:

      常用方:三甲散加减。药用鳖甲、穿山甲、土鳖虫、僵蚕、全蝎、白附子、桃仁、赤芍、胆南星、菖蒲、白术、葛根。

      方中以成寒之三甲为君,穿山甲性善走窜,内通脏腑,外透经络,功专行瘀散结,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善搜阴分之邪,土鳖虫破血逐瘀。软坚散结。三药合用功擅搜剔深入络脉之痰结瘀滞;僵蚕、全蝎、白附子共用祛风化痰止痉,通络止痛力胜,桃仁、赤芍活血通络,上药共用为臣;胆南星苦凉化痰清热,息风定惊,与菖蒲共用有化痰开窍醒神之效,白术健脾助运,燥湿化痰,葛根通络舒筋并可升清阳,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化痰通络,息风止痉之功。

      加减:余热未清者,可加青蒿、白薇、地骨皮;阴虚明显者,可加生地、白芍、阿胶;痰热甚者,加全瓜蒌、天竺黄、黄芩、竹沥等;抽搐频繁者,可加羚羊角粉、天麻、钩藤;瘀象明显者,可加地龙、乌梢蛇;痰浊壅盛者,可加皂角刺、半夏、胆南星、枳实;气血亏虚者,可加生黄芪、当归等。

      临证参考:本证型多见于内伤诸痉,血气不调,病久入络.及外感致痉之晚期。痰瘀滞络之外,多兼有气血阴阳之不足,临证治疗宜审虚实缓急,遣方用药。标实急者,除选上方加减外,尚可选用恽铁樵之安脑丸(金钱白花蛇、全蝎、白附子、薄荷、梅片、独活、川乌、天麻、雄黄、麻黄、牛黄、麝香)。痉势缓解,宦根据本虚特点,予补阳还五汤或三甲复脉汤等,随证加减。

      1.7.其他疗法:

      1.7.1.口服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1次,急救用药。用于温热毒邪入里,逆传心包引起的高热、惊厥等。

      紫雪散:每次1.5g,每日2次。用于邪热不解,传入心包所致神昏谵语,狂躁不安,颈项强直,急热凉风。

      安脑丸:每次1~2丸,每日2~3次。用于高热神昏,抽搐惊厥。

      瓜霜退热灵:每次3~4粒,每日3~4次。用于痰热高烧,惊厥抽搐等症。

      1.7.2.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或250ml中静脉滴注。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引起之昏迷抽瘁等症。

      .清扦灵注射液:每次2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中。用于治疗热病神昏,高热抽搐等症。

      生脉注射液:每日50~100ml静脉滴注。用于气血两虚,阴虚之痉病。

      参附注射液:每次50~100ml静脉滴注。用于阳虚之痉病。

      1.7.3.单验方

      七叶一枝花汤路边荆15~30g,七叶一枝花6~8g,鸭跖草90~120g。先将路边荆、鸭跖草煎汤,再将七叶一枝花磨水兑服(或研细末吞服)。用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海金沙根汤海金沙根(或藤)、紫花地丁、钩藤、金银花根(或藤)、白菊花、生石膏各15g,水煎,每日 1剂,分2次服。

      水牛角50~100g,地龙9g,先煎水牛角,再入地龙共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7~10天。用于血热生风之痉病。

      1.7.4.外治法

      胆南星、天麻、甘草、黄连、朱砂、全蝎、僵蚕各3g,人工牛黄3g,冰片0.5g,用水调,或薄荷汤调擦胸背。用于止痉息风。

      1.7.5.针灸

      火热发痉;取大椎、曲池、合谷、委中、阳陵泉、三阴交、阴陵泉等穴。

      气血两虚: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曲池等穴。气海、关元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

      会创发痉:取太阳、风池、大椎、曲池、三阴交、八邪、八风、颊车、地仓。太阳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八邪、八风直刺,平补平泻2分钟即出针.余穴平补平泻。

      热盛致痉:取大椎、百会、印堂、人中、少商、合谷、十宣、涌泉、阳陵泉等穴,强刺激。

      2.转归与预后:痉病之实证、虚证间可互相转化。实痉日久,正气大衰,可转化为虚痉,各证候间亦可互相转化。外邪侵袭,邪壅经脉之痉病,及时恰当治疗后,外邪去,经络通,气血调和则效好,痊愈快。若邪气不解,入里化热而致里热炽盛之痉病,如肝经热盛证,阳明热盛证乃至心营热盛证,此时若治疗得当也均可使热势得减,病情得以阻止或减轻。治疗不当,则热毒内陷,可致痉厥并见,病情凶险。若攻伐太过,耗气伤津,便成真阴耗伤证。真阴耗伤证多出现于温热病后期,予滋阴息风调理.部分患者可好转,但若阴阳耗竭,阴不敛阳,亦可转化为阴阳离绝之候,症情危重。

      气血两虚证,一般多见于素体虚弱或久病不愈者,病势较缓,经补气养血调理,病情多可好转或痊愈。

      需要指出,在痉病病程中可出现痰壅气道,气机阻塞,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之危候,患者面青唇紫、鼻息微弱、肢冷汗出淋漓,当即刻疏通气道。

      痉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其发作的轻重、频率、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原发病的轻重等因素。发作程度轻,次数少,持续时间短,痉后神清者,病多轻,预后良好。反之发作时症状重,频频而作且持续不止,痉后神昏不醒者,病多重,预后较差。热甚发痉者,经正确治疗,多预后较好;气血两虚者预后多较好,但须长期调理以巩固疗效;真阴耗伤证的部分患者经词治,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出现危重之候,预后较差。

      痉病患者出现变证时,若救治及时,病情可转入平稳,预后较好;若救治延误或措施不得力,则病情易急转,预后较差。

    痉病治疗相关文章

    郑州医德佳:曼月乐环治疗腺肌症有哪些不良影响? 2023-09-23 09:19:01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任何治疗方法都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影响。在选择该治疗方案之前,我们应该了解这些潜在的不良影响,并权衡利弊。本文将介绍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详情
    郑州医德佳:怎么缓解腺肌症引起的月经量增多? 2023-09-23 09:16:08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特征之一是月经量增大。对于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女性来说,月经周期和流量的异常可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因此解决月经量增大问题是很重要的。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子宫腺肌症导致...详情
    郑州医德佳:腺肌症会导致子宫增大吗? 2023-09-23 09:14:30
    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特点是子宫内膜的异位生长和侵蚀进入子宫肌层。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子宫增大,给女性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将探讨腺肌症与子宫增大之间的关系详情
    郑州医德佳:腺肌症合并卵巢囊肿怎么治疗? 2023-09-23 09:13:03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生长和子宫肌层内腺肌症。而卵巢囊肿则指卵巢内形成的液性囊肿。这两种疾病往往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位患者身上,给生活和健康带来一定的困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子宫腺肌症合并...详情
    郑州医德佳:腺肌症合并高血压可以做保宫手术吗? 2023-09-23 09:11:21
    腺肌症合并高血压可以做保宫手术吗?详情
    郑州医德佳:怎么判断腺肌症的严重程度? 2023-09-23 09:09:55
    怎么判断腺肌症的严重程度详情
    郑州医德佳:有腺肌症可以提前闭经吗? 2023-09-23 09:08:00
    有腺肌症可以提前闭经吗?详情
    郑州医德佳:停经后子宫腺肌症会自愈吗? 2023-09-23 09:05:41
    停经后子宫腺肌症会自愈吗?详情
    郑州医德佳:子宫腺肌症是否会影响怀孕? 2023-09-23 09:03:52
    子宫腺肌症与女性不孕症有密切的关系,许多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女性通常无法怀孕。那么,子宫腺肌症是否会影响怀孕呢?详情
    郑州医德佳:子宫腺肌症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2023-09-23 09:02:35
    子宫腺肌症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什么?详情
    上海牛皮癣与精神因素有什么关系 2023-09-22 15:42:00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和银白色鳞屑。目前牛皮癣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免疫因素等都与其发病有一定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精神、神经因素也与牛皮癣的发病和症状...详情
    上海牛皮癣为什么感冒后会加重 2023-09-22 15:35:55
    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常表现为皮肤上的红色斑块和鳞屑。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感冒时人体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详情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疾病>
    按地区找医院 更多地区>
    北京中医肿瘤医院 沈阳皮肤科医院 西安男性专科医院 昆明神经内科医院 南京手汗症医院 济南静脉曲张医院 昆明静脉曲张医院 成都静脉曲张医院 上海尿道下裂医院 成都结石病医院 南京结石医院 温州肛肠医院 徐州康复医院 盐城胃肠医院 合肥康复医院 石家庄结石医院 长沙结石医院 河南肾病医院 惠州儿童医院 中山儿童医院 绍兴儿童医院 惠州不孕不育医院 中山不孕不育医院 绍兴不孕不育医院 惠州精神科医院 中山精神科医院 绍兴精神科医院 南通甲状腺医院 惠州甲状腺医院 东莞甲状腺医院 中山甲状腺医院 临沂甲状腺医院 潍坊甲状腺医院 金华甲状腺医院 佛山甲状腺医院 烟台甲状腺医院 惠州口腔医院 苏州口腔医院 烟台口腔医院 东莞口腔医院 中山口腔医院 佛山口腔医院 潍坊口腔医院 金华口腔医院 临沂口腔医院 绍兴口腔医院 南通口腔医院 保定口腔医院 泉州口腔医院 嘉兴口腔医院 常州口腔医院 绍兴甲状腺医院 保定甲状腺医院 泉州甲状腺医院 苏州甲状腺医院 嘉兴甲状腺医院 常州甲状腺医院 珠海甲状腺医院 大连口腔医院 厦门口腔医院 珠海口腔医院 青岛口腔医院 深圳口腔医院 温州口腔医院 徐州口腔医院 无锡口腔医院 宁波口腔医院 兰州口腔医院 西安口腔医院 昆明口腔医院 贵阳口腔医院 南宁口腔医院 广州口腔医院 广州胃肠医院 惠州胃肠医院 中山胃肠医院 临沂胃肠医院 潍坊胃肠医院 金华胃肠医院 佛山胃肠医院 烟台胃肠医院 温州甲状腺医院 绍兴胃肠医院 南通胃肠医院 保定胃肠医院 徐州甲状腺医院 泉州胃肠医院 苏州胃肠医院 深圳甲状腺医院 嘉兴胃肠医院 常州胃肠医院 青岛甲状腺医院 珠海胃肠医院 厦门甲状腺医院 温州胃肠医院 徐州胃肠医院 深圳胃肠医院 青岛胃肠医院 宁波甲状腺医院 厦门胃肠医院 无锡甲状腺医院 宁波胃肠医院 无锡胃肠医院 大连甲状腺医院 兰州甲状腺医院 贵阳甲状腺医院 南宁甲状腺医院 大连胃肠医院 广州甲状腺医院 兰州胃肠医院 西安胃肠医院 贵阳胃肠医院 成都胃肠医院 南宁胃肠医院 长沙胃肠医院 武汉胃肠医院 长沙甲状腺医院 武汉甲状腺医院 济南甲状腺医院 福州甲状腺医院 郑州胃肠医院 济南胃肠医院 合肥甲状腺医院 杭州甲状腺医院 南昌胃肠医院 长春甲状腺医院 福州胃肠医院 沈阳甲状腺医院 合肥胃肠医院 太原甲状腺医院 杭州胃肠医院 重庆甲状腺医院 天津甲状腺医院 南京胃肠医院 上海甲状腺医院 长春胃肠医院 长沙口腔医院 南昌口腔医院 济南口腔医院 郑州口腔医院 武汉口腔医院 合肥口腔医院 南京口腔医院 福州口腔医院 杭州口腔医院 长春口腔医院 沈阳口腔医院 重庆口腔医院 上海口腔医院 北京甲状腺医院 沈阳胃肠医院 北京口腔医院 哈尔滨口腔医院 太原胃肠医院 重庆胃肠医院 哈尔滨甲状腺医院 天津胃肠医院 上海胃肠医院 北京胃肠医院 哈尔滨胃肠医院 石家庄口腔医院 石家庄甲状腺医院 石家庄胃肠医院 惠州性病医院 中山性病医院 绍兴性病医院 惠州银屑病医院 中山银屑病医院 绍兴银屑病医院 哈尔滨风湿病医院 南京风湿病医院 徐州糖尿病医院 重庆脂肪瘤医院 太原男科医院 上海江城皮肤病医院 昆明胃肠医院 滁州男科医院 成都血管病医院 伊犁牛皮癣医院 陇南牛皮癣医院 楚雄牛皮癣医院 宜宾牛皮癣医院 河池牛皮癣医院 梅州牛皮癣医院 怀化牛皮癣医院 随州牛皮癣医院 三门峡牛皮癣医院 莱芜牛皮癣医院 宿州牛皮癣医院 泰州牛皮癣医院 黑河牛皮癣医院 铁岭牛皮癣医院 阿拉善牛皮癣医院 博州牛皮癣医院 定西牛皮癣医院 西双版纳牛皮癣医院 南充牛皮癣医院 贺州牛皮癣医院 惠州牛皮癣医院 永州牛皮癣医院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