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婴儿经常吐奶的原因,新手爸妈必知!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看到婴儿吐奶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婴儿经常吐奶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对于正确护理婴儿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婴儿经常吐奶的各种原因。
生理因素1. 食管下括约肌不成熟
婴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还未发育成熟。食管下括约肌就像一个“阀门”,正常情况下,它可以防止胃里的食物反流回食管。然而,婴儿的这个“阀门”功能较弱,无法有效地阻挡食物反流。当婴儿进食后,胃内压力增加,食物就容易通过松弛的食管下括约肌反流至口腔,从而导致吐奶。一般来说,这种生理性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在婴儿4 - 6个月大时会逐渐改善,随着婴儿的成长,“阀门”功能会逐渐完善,吐奶现象也会随之减少。
2. 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
婴儿的胃容量相对较小,尤其是新生儿,其胃容量可能只有几十毫升。而且,婴儿的胃呈水平位,不像成人的胃那样有一定的倾斜度。这就使得胃内的食物更容易反流出来。当婴儿进食过多或者进食速度过快时,胃内无法容纳过多的食物,食物就会反流至食管,引起吐奶。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胃容量会逐渐增大,胃的位置也会逐渐变为垂直位,吐奶的情况会有所缓解。
3. 贲门松弛
贲门是胃与食管相连的部位,婴儿的贲门比较松弛。在进食过程中,如果吞咽了较多的空气,或者胃内压力升高,贲门就不能很好地阻止食物反流。空气在胃内积聚,会增加胃内压力,当压力超过贲门的承受能力时,食物就会和空气一起反流出来,导致吐奶。通常,在婴儿学会坐立之后,由于身体姿势的改变,贲门受到的压力相对减小,吐奶的情况也会有所改善。
喂养因素1. 喂养姿势不当
正确的喂养姿势对于防止婴儿吐奶非常重要。如果喂养时婴儿的身体没有处于合适的倾斜角度,例如平躺喂奶,会使食物更容易反流。在平躺的姿势下,食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向食管流动,增加了吐奶的几率。建议在喂奶时将婴儿的头部抬高,身体保持一定的倾斜度,这样可以利用重力帮助食物顺利进入胃内,减少反流的可能性。
2. 喂奶过快或过量
有些家长担心婴儿吃不饱,会加快喂奶速度或者增加喂奶量。然而,婴儿的吞咽能力有限,如果喂奶速度过快,婴儿来不及吞咽,就会吸入大量的空气。同时,过量喂奶会使胃内压力急剧升高,超过胃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吐奶。因此,家长应该根据婴儿的年龄和食量,合理控制喂奶的速度和量,避免过度喂养。
3. 喂奶后立即平卧
喂奶后立即让婴儿平卧也是导致吐奶的常见原因之一。喂奶后,婴儿的胃处于充盈状态,如果马上平卧,胃内的食物更容易反流。正确的做法是在喂奶后将婴儿竖着抱起来,轻轻拍打其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的空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拍嗝”。拍嗝后,再让婴儿侧卧一段时间,这样可以防止吐出的奶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等危险情况。
4. 奶嘴大小不合适
如果使用奶瓶喂养,奶嘴的大小也会影响婴儿的吐奶情况。奶嘴孔过大,奶液流出速度过快,婴儿来不及吞咽,容易吸入空气;奶嘴孔过小,婴儿需要用力吸吮,也会吸入过多的空气。因此,家长应该根据婴儿的年龄选择合适大小的奶嘴,确保奶液的流出速度适中,减少婴儿吸入空气的机会。
疾病因素1. 消化系统疾病
- 胃食管反流病: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导致婴儿吐奶的消化系统疾病。除了生理性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外,还可能与食管蠕动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的婴儿吐奶较为频繁,可能还会伴有拒食、哭闹不安等症状。如果反流的奶液刺激食管黏膜,还可能引起食管炎,导致婴儿吞咽困难、疼痛等。
- 消化不良: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消化能力较弱。如果喂养不当,例如过早添加辅食、辅食种类过多或者食物不易消化等,都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时,婴儿的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引起腹胀、吐奶等症状。此外,婴儿可能还会出现大便异常,如大便中有奶瓣、腹泻或便秘等情况。
- 肠梗阻:肠梗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导致婴儿频繁吐奶。肠梗阻可能是由于先天性肠道畸形、肠套叠等原因引起的。除了吐奶外,婴儿还可能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如果怀疑婴儿患有肠梗阻,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 感染因素
- 胃肠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胃肠道,可引起胃肠道炎症,导致婴儿吐奶。常见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胃肠道感染除了吐奶外,还可能伴有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腹泻会导致肠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影响婴儿的健康。
- 呼吸道感染:婴儿呼吸道感染时,如感冒、肺炎等,也可能出现吐奶的症状。这是因为呼吸道感染会引起咳嗽,咳嗽时会增加腹压,导致胃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吐奶。此外,呼吸道感染还可能影响婴儿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进一步加重吐奶的情况。
3. 其他疾病
- 脑部疾病:某些脑部疾病,如脑膜炎、颅内出血等,也可能导致婴儿吐奶。这些疾病会影响脑部的神经调节功能,导致呕吐中枢兴奋,引起频繁吐奶。同时,婴儿可能还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症状。如果怀疑婴儿患有脑部疾病,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 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一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也可能影响婴儿的消化功能,导致吐奶。这些疾病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先天性代谢性疾病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对婴儿的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其他因素1. 哭闹后喂奶
婴儿在哭闹时会吸入大量的空气,此时喂奶会使胃内空气增多,增加吐奶的可能性。而且,哭闹时婴儿的情绪比较激动,吞咽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也容易导致吐奶。因此,在婴儿哭闹时,应先安抚其情绪,等情绪稳定后再喂奶。
2. 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环境嘈杂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婴儿的消化功能,导致吐奶。环境温度过高会使婴儿出汗增多,水分丢失增加,影响消化液的分泌;环境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婴儿腹部受凉,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此外,嘈杂的环境会使婴儿感到不安,影响其进食和消化。家长应该为婴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的环境,有助于减少吐奶的发生。
3. 过敏因素
有些婴儿可能对牛奶蛋白等食物过敏,过敏反应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吐奶。除了吐奶外,婴儿还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瘙痒等症状。如果怀疑婴儿对某种食物过敏,应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食。
当婴儿经常吐奶时,家长不必过于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吐奶情况较轻,且婴儿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体重增长正常,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等方法来改善。但如果吐奶频繁、量大,伴有发热、腹泻、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疾病因素。
总之,了解婴儿经常吐奶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对于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在照顾婴儿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