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体检忽悠人的十项,让你不再花冤枉钱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体检也成为了许多人预防疾病、了解身体情况的重要途径。然而,体检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不良机构为了谋取利益,会设置一些忽悠人的体检项目,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却得不到真正有价值的健康信息。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揭秘体检中忽悠人的十项。
一、基因检测包测百病基因检测在近年来变得十分热门,一些体检机构宣传基因检测可以预测各种疾病,从癌症到心脏病,无所不能。他们声称通过检测基因,就能知道你未来患某种疾病的风险,甚至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但实际上,目前基因检测在疾病预测方面的应用还十分有限。虽然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与某些疾病有明确的关联,比如乳腺癌相关的BRCA基因,但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其发病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检测方法、样本质量等。目前并没有一种基因检测能够准确地预测所有疾病。一些不良机构夸大基因检测的作用,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掏钱。
二、一滴血查癌“一滴血查癌”的宣传噱头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体检机构宣称只需采集一滴血,就能检测出体内是否存在癌细胞,早期发现癌症。
然而,癌症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仅仅依靠一滴血来确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癌症筛查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内镜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肿瘤标志物检测虽然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某些物质的含量来辅助诊断癌症,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其他一些非癌症疾病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而且,早期癌症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可能并不升高。因此,“一滴血查癌”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是体检机构忽悠消费者的手段之一。
三、全身热成像检查全身热成像检查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体表温度分布来判断身体状况的检查方法。一些体检机构宣传这种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各种疾病,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无辐射、无创伤。
但事实上,全身热成像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低。它只能检测到身体表面的温度变化,不能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位置。很多情况下,身体局部的温度变化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如环境温度、运动、情绪等,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疾病。目前全身热成像检查主要用于辅助诊断一些疾病,而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诊断方法。体检机构过度夸大其作用,让消费者误以为它是一种万能的检查手段。
四、骨密度检测过于频繁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等疾病有重要意义。然而,一些体检机构会建议消费者频繁进行骨密度检测,甚至一年进行多次。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需要如此频繁地进行骨密度检测。一般来说,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可以每1 - 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对于年轻人,如果没有特殊的危险因素(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有影响骨骼代谢的疾病等),不需要常规进行骨密度检测。频繁进行骨密度检测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五、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过度检查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成为了体检中的常见项目。一些体检机构会对所有体检者都推荐进行这项检查,甚至在没有任何消化系统症状的情况下也建议检查。
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对于没有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消化系统症状的人群,即使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也不一定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因为在正常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但很多人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过度治疗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等问题。因此,体检机构不应该对所有人群都推荐进行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六、心电图检查过度解读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检查心脏功能的方法,它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一些体检机构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后,会对一些轻微的心电图异常进行过度解读,夸大病情,让消费者产生恐慌心理,进而推荐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实际上,很多心电图异常可能是生理性的,或者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如运动、情绪激动、睡眠不足等。对于一些轻微的心电图异常,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判断,而不是仅仅根据心电图结果就做出诊断。体检机构过度解读心电图结果,是为了让消费者接受更多的检查和治疗,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
七、微量元素检测忽悠儿童家长微量元素检测在儿童体检中很常见,一些体检机构会对儿童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声称可以通过检测结果了解儿童的营养状况,指导家长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
但目前,微量元素检测的准确性和必要性存在很大争议。人体的微量元素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检测方法等。而且,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非常微小,即使检测结果显示某一种微量元素偏低,也不能仅仅根据这个结果就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过量补充微量元素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儿童来说,不应该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体检机构过度宣传微量元素检测的作用是忽悠家长的行为。
八、乳腺钼靶检查滥用乳腺钼靶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乳腺癌有重要作用。然而,一些体检机构会对年轻女性(尤其是未生育的女性)推荐进行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剂量,对于年轻女性来说,乳腺组织比较致密,钼靶检查的准确性相对较低。而且,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不建议将乳腺钼靶检查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一般来说,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体检机构对年轻女性滥用乳腺钼靶检查,不仅增加了辐射暴露的风险,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九、中医体质辨识缺乏科学依据一些体检机构推出中医体质辨识项目,声称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准确判断消费者的中医体质,并根据体质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但中医体质辨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科学依据。不同的中医医生可能对同一患者的体质判断存在差异。而且,中医体质辨识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体检机构利用中医体质辨识来吸引消费者,推销各种养生产品和服务,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实际效果的。
十、无痛胃肠镜检查诱导过度消费无痛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胃肠镜检查,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一些体检机构会过度宣传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好处,诱导消费者进行这项检查,甚至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也推荐。
实际上,无痛胃肠镜检查也有一定的风险,如麻醉风险等。对于没有消化系统症状、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不需要常规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而且,一些体检机构在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可能会发现一些轻微的病变,然后夸大病情,推荐进一步的治疗,从而让消费者花费更多的钱。
为了避免在体检中被忽悠,消费者在选择体检机构时要谨慎,选择正规、专业的体检机构。同时,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对于体检机构推荐的检查项目要理性判断,不要盲目听从。如果对体检结果有疑问,较好咨询专业的医生。
总之,体检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健康,但我们不能被一些不良体检机构的忽悠手段所迷惑,要让体检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