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三种症状,必须做肠镜检查!
在当今社会,肠道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肠道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而肠镜检查作为一种直接且有效的肠道检查手段,能够清晰地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对于早期发现肠道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是哪三种症状出现时必须要做肠镜检查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症状一:便血便血的常见原因
便血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这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可能暗示多种疾病的症状。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良性疾病如痔疮、肛裂等也会导致便血。痔疮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引起的,排便时可能会出现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液通常为鲜红色,不与粪便混合。肛裂则是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形成的小溃疡,患者在排便时会感到剧烈疼痛,随后伴有少量鲜血滴出。
然而,便血也可能是肠道恶性肿瘤的重要信号。结直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便血。肿瘤表面破溃出血,血液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这种便血可能与粪便混合,颜色可呈暗红或鲜红。此外,肠道息肉也可能出现便血症状。息肉是指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当息肉受到粪便摩擦或炎症刺激时,可能会发生出血。
便血与肠镜检查的必要性
当出现便血症状时,绝不能掉以轻心,仅仅认为是痔疮等良性疾病所致。因为肠道肿瘤在早期可能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症状,便血可能是的表现。通过肠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肠道内的情况,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如果是良性病变,如息肉,可以在肠镜下直接进行切除,避免其进一步发展恶变。如果是肠道肿瘤,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患者的预后会大大改善。例如,早期结直肠癌通过手术切除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一旦出现便血症状,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症状二: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的表现
排便习惯改变是指排便的次数、时间、性状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每天排便1 - 2次,或者每1 - 2天排便一次,粪便呈香蕉状,质地适中。而排便习惯改变可能表现为便秘、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同时伴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症状。长期便秘可能是由于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缺乏运动、肠道动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但也可能是肠道疾病的早期表现,如肠道肿瘤阻塞肠腔,导致粪便通过不畅,从而引起便秘。
腹泻则是指排便次数增多,每天超过3次,粪便稀薄,水分增加。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饮食不洁、肠道感染等引起的急性腹泻,也可能是肠道慢性炎症、肠道肿瘤等导致的慢性腹泻。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也是一种需要警惕的排便习惯改变。这种情况可能是肠道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但也可能与肠道肿瘤有关。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肠道运动不协调,从而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现象。
排便习惯改变与肠镜检查的必要性
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也可能是肠道疾病的信号。由于肠道肿瘤等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排便习惯改变就成为了重要的线索。通过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肠道黏膜的形态、有无肿物、溃疡等病变。如果发现肠道内有异常病变,可以及时进行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例如,对于肠道息肉样病变,通过活检可以判断其是良性还是恶性,对于恶性病变可以尽早进行手术等治疗。因此,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且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疾病的可能。
症状三:腹痛腹痛的原因分析
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原因复杂多样。肠道疾病是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肠道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通常是由于腹部受凉、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会感到腹部突然发作的绞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自行缓解。
肠道炎症也是导致腹痛的重要原因。如急性肠炎,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患者除了腹痛外,还可能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肠炎如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腹部肿块等症状。
此外,肠道肿瘤也可能引起腹痛。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阻塞肠腔,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不畅,引起肠梗阻,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肿瘤侵犯肠壁神经也会引起持续性的隐痛或胀痛。
腹痛与肠镜检查的必要性
当出现腹痛症状时,需要仔细分析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因素。如果腹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应高度怀疑肠道疾病的可能。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直接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确定腹痛的病因。例如,如果是肠道炎症,可以通过肠镜观察到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是肠道肿瘤,肠镜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尤其是伴有其他肠道相关症状时,进行肠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肠镜检查的过程与注意事项肠镜检查的过程
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需要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一般在检查前一天开始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检查前4 - 6小时需要服用泻药,以清洁肠道,使肠道内的粪便排出干净,便于医生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
检查时,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床上,左侧卧位,双腿屈膝。医生会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细长软管(肠镜)通过肛门缓慢插入肠道。在插入过程中,医生会向肠道内注入少量气体,使肠道扩张,以便更好地观察。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有胀痛、牵拉等不适感觉,但一般都可以耐受。医生会通过摄像头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并拍照记录。如果发现有病变,还可以通过肠镜上的操作孔插入活检钳,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整个检查过程一般需要15 - 30分钟左右。
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后,患者需要在医院休息片刻,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由于检查时向肠道内注入了气体,患者可能会感到腹胀,一般在排气后症状会缓解。检查后当天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面条等。如果进行了活检或息肉切除等操作,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禁食一段时间,并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如有大量便血、剧烈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肠镜检查的优势与局限性肠镜检查的优势
肠镜检查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它可以直接观察到肠道内的细微病变,如早期的肿瘤、息肉等,还可以对病变进行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此外,肠镜检查还可以在直视下进行一些治疗操作,如息肉切除、止血等,避免了开腹手术的创伤。与其他检查方法如钡剂灌肠、CT等相比,肠镜检查能够发现更早期的病变,提高了肠道疾病的诊断率。
肠镜检查的局限性
肠镜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和痛苦,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害怕而拒绝检查。此外,肠镜检查只能观察到肠道内部的情况,对于肠道外的病变无法直接观察。而且,在一些情况下,如肠道准备不充分、肠道弯曲等,可能会影响检查的效果,导致一些病变难以被发现。
肠道健康的日常维护合理饮食
保持肠道健康,合理饮食至关重要。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要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肠道的负担。此外,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预防肠道感染。
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功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是早期发现肠道疾病的重要措施。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每5 - 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肠道肿瘤家族史、肠道息肉病史等高危人群,应适当缩短检查间隔时间,以便早期发现肠道病变,及时进行治疗。
总之,当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这三种症状时,必须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肠道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维护肠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防患于未然。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