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频繁吐奶又要吃,家长该如何应对?
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一直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焦点。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许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新生儿频繁吐奶,可吐完之后又表现出想吃奶的欲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家长们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新生儿频繁吐奶又要吃的常见原因(一)生理因素
1. 胃部结构特点
新生儿的胃部呈水平位,不像成人那样垂直,而且胃容量较小。食管下括约肌比较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发达。这就导致奶液容易反流回食管,从而引起吐奶。例如,当宝宝吃得稍多一些,奶液就很容易从胃里反流出来。
2. 吞咽功能不完善
新生儿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吃奶过程中可能会吸入较多的空气。这些空气在胃内占据一定空间,当宝宝身体稍有活动时,空气就会带着奶液一起反流出来,造成吐奶。比如宝宝在哭闹后立即吃奶,就更容易吸入空气。
3.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还不完善,胃蠕动的协调性较差。这使得胃排空时间延长,奶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久,增加了吐奶的几率。
(二)喂养因素
1. 喂奶姿势不当
如果喂奶时宝宝身体倾斜度不够,或者头部位置过低,奶液就容易反流。例如,有些家长喜欢平躺着给宝宝喂奶,这样很不利于奶液顺利进入胃内,增加了吐奶的可能性。
2. 喂奶过快或过量
宝宝的吸吮能力有限,如果喂奶速度过快,宝宝来不及吞咽,就会导致大量空气随奶液一起进入胃内。而且如果一次喂奶量过多,超过了宝宝胃的容量,也容易引起吐奶。比如有些家长看到宝宝有想吃的表现,就不断喂奶,而没有考虑宝宝的实际需求。
3. 喂奶后立即让宝宝平躺
喂奶后马上让宝宝平躺,会使奶液更容易反流。正确的做法是喂奶后应该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的空气。
(三)疾病因素
1. 消化系统疾病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食管反流病等。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宝宝会出现唾液增多、频繁呛咳、喂奶后呕吐等症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则表现为出生后2 - 3周开始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呕吐,呕吐物为奶汁或奶凝块。
2. 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宝宝吐奶。呼吸道感染时,宝宝咳嗽会引起腹压增加,导致吐奶;胃肠道感染则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3. 其他疾病
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新生儿颅内出血、脑膜炎等,也会导致宝宝频繁吐奶,同时可能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症状。
二、新生儿频繁吐奶又要吃的判断与观察(一)观察吐奶的情况
1. 吐奶的频率
如果宝宝只是偶尔吐奶,而且吐奶量较少,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宝宝频繁吐奶,每天吐奶次数达到5 - 6次甚至更多,就需要引起重视。
2. 吐奶的方式
生理性吐奶一般是从口腔中流出,量不多,宝宝吐奶后精神状态良好。而病理性吐奶则可能是喷射性的,从口腔甚至鼻腔中喷出,吐奶量较大,宝宝可能会伴有痛苦的表情。
3. 吐奶的内容物
如果吐出的是奶液,可能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吐出的奶液中有黄绿色物质,可能提示有肠道梗阻等问题;如果吐出的奶液中有血丝,可能是食管或胃黏膜有损伤。
(二)观察宝宝的其他表现
1. 精神状态
如果宝宝吐奶后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玩耍、睡眠,一般问题不大。但如果宝宝吐奶后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就需要及时就医。
2. 食欲情况
虽然宝宝频繁吐奶但又要吃,说明宝宝可能还是有饥饿感。但如果宝宝突然食欲明显下降,不愿意吃奶,也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3. 大便情况
观察宝宝的大便是否正常,包括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等。如果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变稀,可能是胃肠道感染等问题。
三、应对新生儿频繁吐奶又要吃的方法(一)调整喂养方式
1. 选择正确的喂奶姿势
母乳喂养时,妈妈应该将宝宝斜抱在怀中,让宝宝的头部略高于身体,使宝宝的嘴巴完全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人工喂养时,要让奶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使奶液充满奶嘴,避免宝宝吸入空气。
2. 控制喂奶速度和量
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可以用手指适当夹住乳头,控制奶液的流速。如果是人工喂养,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奶嘴孔的大小要适中。同时,要根据宝宝的月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喂奶量,避免一次喂奶过多。
3. 喂奶后正确护理
喂奶后要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让宝宝的头部靠在家长的肩部,轻拍宝宝的背部,直到宝宝打出嗝为止。一般拍嗝时间为10 - 15分钟。拍嗝后也不要立即让宝宝平躺,可以先让宝宝右侧卧位一段时间,这样有助于奶液顺利进入肠道,减少吐奶的发生。
(二)针对不同原因的处理方法
1. 生理性吐奶
对于生理性吐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采取上述调整喂养方式的方法,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吐奶现象会自然缓解。一般宝宝到6个月左右,吐奶情况会明显减少。
2. 疾病引起的吐奶
如果怀疑宝宝吐奶是由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如果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胃肠道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四、关于新生儿频繁吐奶又要吃的常见误区(一)认为吐奶是宝宝没吃饱
有些家长看到宝宝吐奶后又要吃,就认为宝宝没吃饱,于是不断喂奶。其实宝宝吐奶后又有想吃的表现,可能只是一种吸吮反射,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饥饿。过度喂奶反而会加重吐奶的情况。
(二)忽视吐奶的严重性
有些家长对宝宝吐奶现象不够重视,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疾病因素。如果宝宝吐奶频繁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精神萎靡、发热、腹泻等,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五、新生儿频繁吐奶又要吃的预防措施(一)做好喂奶前的准备
在喂奶前,要确保宝宝情绪稳定,避免在宝宝哭闹时喂奶。可以先安抚宝宝的情绪,让宝宝处于平静的状态。同时,要注意喂奶环境的安静和舒适,避免外界干扰。
(二)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清洁
如果是人工喂养,奶瓶和奶嘴要定期清洗和消毒。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高温消毒,以防止细菌滋生,引起宝宝胃肠道感染。
(三)合理安排喂奶时间
要根据宝宝的需求和消化情况,合理安排喂奶时间。一般新生儿每2 - 3小时喂奶一次,但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宝宝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不要过于频繁或不规律地喂奶。
六、家长在应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保持冷静
当宝宝频繁吐奶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因为家长的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加重吐奶的情况。
(二)注意宝宝的安全
在宝宝吐奶时,要注意防止奶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如果宝宝吐奶时出现呛咳,要立即将宝宝脸转向一侧,轻拍背部,帮助宝宝排出呛入的奶液。
(三)记录宝宝的情况
家长可以记录宝宝吐奶的时间、频率、量、吐奶方式以及宝宝的其他表现,如精神状态、食欲等。这些记录可以为医生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新生儿频繁吐奶又要吃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但家长们不能掉以轻心。要了解其原因,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如果宝宝吐奶情况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