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温一览表:全面了解不同人群与部位的正常体温范围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身体内部的生理平衡和代谢状态。正常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测量部位、年龄、性别、时间以及个体差异等。了解正常体温的范围对于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状况、判断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详细的正常体温一览表,涵盖不同人群、不同测量部位的正常体温范围,并深入探讨影响体温的因素以及体温异常的相关知识。
正常体温的定义与测量方法 正常体温的定义正常体温是指人体在生理状态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使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时的体温。一般来说,人体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身体出现了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测量体温的常用方法及部位1. 口腔测量法
- 将消毒后的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 5 分钟后取出读数。口腔温度能较准确地反映人体内部的温度,但受饮食、饮水等因素影响较大。
- 适用人群:神志清楚、配合度较好的成年人和儿童。
2. 腋窝测量法
- 先将腋窝汗液擦干,把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放置 10 分钟后取出读数。腋窝测量法方便、安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 适用人群:几乎适用于所有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和不能配合口腔测量的人群。
3. 直肠测量法
- 让患者屈膝侧卧或俯卧位,将涂有润滑剂的体温计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 3 - 4 厘米,放置 3 分钟后取出读数。直肠温度更接近人体深部温度,但操作相对不便,一般用于婴幼儿和昏迷患者。
- 适用人群:婴幼儿、昏迷患者等不能配合其他测量方法的人群。
4. 耳温测量法
- 使用专门的耳温枪对准耳道,按下测量按钮即可快速获得体温读数。耳温测量法操作简便、快速,但受耳道内耵聍、测量角度等因素影响较大。
-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人群,但对于耳道畸形、耵聍过多的患者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
5. 额温测量法
- 使用额温枪或红外线体温计在额头部位进行测量,测量时需保持测量距离和角度正确。额温测量法方便快捷,常用于公共场所的体温筛查,但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 适用人群:适用于大规模体温筛查,如学校、商场、车站等场所。
不同人群的正常体温范围 成年人1. 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一般在 36.3℃ - 37.2℃之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体温在一天中也会有轻微的波动,通常清晨 2 - 6 时体温最低,午后 1 - 6 时体温较高。
2. 腋窝温度:正常范围约为 36℃ - 37℃。由于腋窝测量法方便、安全,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来判断成年人的体温是否正常。
3. 直肠温度:正常范围在 36.5℃ - 37.7℃之间,比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略高。直肠温度更能反映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操作相对不便,一般不作为常规测量方法。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正常体温范围与成年人略有不同。
1. 新生儿
-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正常腋窝温度一般在 36℃ - 37.4℃之间。由于新生儿皮肤薄、皮下脂肪少,散热较快,因此需要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
- 测量新生儿体温时,应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体温计,如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以防发生意外。
2. 婴幼儿
- 婴幼儿的正常腋窝温度范围大致为 36℃ - 37.2℃。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温调节能力逐渐增强,体温相对稳定。
- 婴幼儿活泼好动,测量体温时可能不配合,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入睡后进行测量,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 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 这个阶段儿童的正常体温范围与成年人接近,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 36.3℃ - 37.2℃,腋窝温度为 36℃ - 37℃,直肠温度为 36.5℃ - 37.7℃。
- 儿童在剧烈运动、进食、哭闹等情况下,体温可能会暂时升高,但一般在休息后会恢复正常。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基础体温相对较低。
1. 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一般在 36℃ - 37℃之间,比成年人略低。
2. 腋窝温度:正常范围约为 35.5℃ - 36.8℃。由于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感知能力减弱,容易发生体温过低的情况,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使用退烧药后,应注意监测体温。
3. 直肠温度:正常范围在 36.2℃ - 37.5℃之间。
影响体温的因素 生理因素1. 年龄:如前文所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体温有所差异。新生儿和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体温易波动;老年人基础体温相对较低。
2. 性别:一般来说,女性的体温略高于男性。在月经周期中,女性的体温也会发生变化,排卵后体温可升高 0.3℃ - 0.5℃,这是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导致的。
3. 时间:人体体温在一天中会呈现周期性波动,清晨 2 - 6 时体温最低,午后 1 - 6 时体温较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 1℃。
4. 运动:剧烈运动后,身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体温可暂时升高。一般在运动后休息 30 分钟左右,体温可恢复正常。
5. 饮食:进食后,尤其是进食高热量食物后,由于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体温可略有升高。
6. 情绪:情绪激动、紧张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身体代谢增强,体温也可能升高。
环境因素1. 气温: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的体温。在炎热的夏季,人体散热困难,体温可能会略有升高;而在寒冷的冬季,人体为了保持体温,会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但如果保暖措施不当,也可能导致体温过低。
2. 湿度:高湿度环境会影响人体的汗液蒸发,从而影响散热,使体温升高;低湿度环境则可能导致皮肤水分蒸发过快,引起体温下降。
其他因素1. 药物:某些药物如退烧药、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异常。例如,使用退烧药后体温会下降,而使用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药物热。
2. 疾病:许多疾病都可能导致体温异常,如感染性疾病(感冒、肺炎、流感等)、非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感染性疾病是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
体温异常的判断与处理 发热1. 发热的分级
- 低热:体温在 37.3℃ - 38℃之间。低热可能是一些轻微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运动后、月经前等。
- 中度热:体温在 38.1℃ - 39℃之间。中度热常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等。
- 高热:体温在 39.1℃ - 41℃之间。高热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如肺炎、败血症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 超高热:体温超过 41℃。超高热可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必须立即采取紧急降温措施,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2. 发热的处理方法
- 低热和中度热:一般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或使用退热贴等。同时,要让患者多喝水,以补充水分,促进散热。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 高热和超高热:除了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外,还需要使用退烧药进行降温。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使用退烧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同时,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体温过低1. 体温过低的定义和原因
- 体温过低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一般认为腋窝温度低于 35℃即为体温过低。体温过低可能是由于环境温度过低、保暖措施不当、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的。
- 老年人、婴幼儿、昏迷患者等人群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体温过低的情况。
2. 体温过低的处理方法
- 首先要采取保暖措施,如给患者添加衣物、盖上毛毯、使用热水袋等,但要注意避免烫伤。同时,要让患者喝一些温热的饮料,以提高体温。
- 如果体温过低持续不缓解或伴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可能会采取升温措施,如使用暖箱、静脉输注温热液体等。
正常体温一览表总结|人群|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 ---- | ---- | ---- | ---- |
|成年人|36.3 - 37.2|36 - 37|36.5 - 37.7|
|儿童(新生儿)|/|36 - 37.4|/|
|儿童(婴幼儿)|/|36 - 37.2|/|
|儿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36.3 - 37.2|36 - 37|36.5 - 37.7|
|老年人|36 - 37|35.5 - 36.8|36.2 - 37.5|
结论了解正常体温的范围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掌握不同人群、不同测量部位的正常体温范围,以及影响体温的因素和体温异常的判断与处理方法,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定期测量体温,尤其是在出现身体不适时,更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体温平衡。如果对体温异常情况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治疗。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