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吃什么药降得快效果好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血糖高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健康问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对于血糖高的患者来说,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至关重要。而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血糖高吃什么药降得快效果好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口服降糖药物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是临床上应用较早的一类口服降糖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常见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
- 格列本脲:降糖作用较强,持续时间较长,但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 格列齐特:除了刺激胰岛素分泌外,还具有一定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适用于伴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 格列吡嗪:起效快,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低血糖发生率相对较低,可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 格列喹酮:主要经胆道排泄,对肾脏影响较小,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肝糖原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同时,双胍类药物还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双胍类药物是二甲双胍。
-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尤其是肥胖或超重的患者。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可以减轻这些不良反应。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又称胰岛素增敏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常见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 罗格列酮: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后来发现其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 吡格列酮: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可能引起水钠潴留、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α - 糖苷酶抑制剂
α - 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 - 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α - 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 阿卡波糖:主要在肠道起作用,很少吸收入血,安全性较高。它可以与口饭同时嚼服,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胀气、腹泻等。
- 伏格列波糖:作用特点与阿卡波糖相似,但对蔗糖的水解抑制作用更强,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较好。
二肽基肽酶 - 4(DPP - 4)抑制剂
DPP - 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 - 4的活性,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 - 1(GLP - 1)的降解,从而提高GLP - 1的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常见的DPP - 4抑制剂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等。
- 西格列汀:是个上市的DPP - 4抑制剂,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 沙格列汀:降糖效果显著,对体重影响较小,但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 维格列汀: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
注射类降糖药物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强效的降糖药物,它可以模拟人体自身胰岛素的分泌,直接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 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如普通胰岛素。
- 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可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 长效胰岛素:作用时间更长,能提供稳定的基础胰岛素水平,减少血糖波动,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 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同时控制餐后血糖和基础血糖,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等。
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饮食和运动情况等进行个体化调整,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胰高血糖素样肽 - 1(GLP - 1)受体激动剂
GLP - 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GLP - 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从而降低血糖。常见的GLP - 1受体激动剂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等。
- 艾塞那肽:需要皮下注射,一般每天注射两次,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同时还能减轻体重。
- 利拉鲁肽:每天只需注射一次,降糖效果显著,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药物选择的考虑因素在选择降糖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不是单纯追求降得快效果好,因为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血糖水平
- 如果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明显升高,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 如果只是餐后血糖升高,可以选择α - 糖苷酶抑制剂或短效胰岛素等。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应选择安全性高、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喹酮等。
-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一般优选二甲双胍,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
并发症情况
- 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GLP - 1受体激动剂等。
- 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经肾脏排泄且对肾脏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如格列本脲,可选择格列喹酮、胰岛素等。
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同的降糖药物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体重增加等。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例如,对于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差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双胍类药物和α - 糖苷酶抑制剂。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监测血糖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来说,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以每周监测2 - 3次血糖;血糖控制不佳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增加监测次数。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与降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降糖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可能会升高血糖,与降糖药物合用时需要谨慎。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降糖药物,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只是控制血糖的一方面,患者还需要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合理的饮食可以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结语血糖高的药物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不同的降糖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相信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血糖高的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