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吃什么药见效最快?这些药物攻略请收好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当腹泻来袭,很多人都希望能找到见效最快的药物来缓解症状。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腹泻时可以选择的药物。
腹泻的常见原因在了解治疗腹泻的药物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腹泻的常见原因,因为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治疗方法和用药也有所不同。
1. 感染因素
- 细菌感染: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就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 病毒感染: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诺如病毒则在成人和儿童中都可能引发感染,常导致集体性的腹泻爆发。
- 寄生虫感染:感染肠道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也会引起腹泻。这种情况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相对较为常见。
2. 饮食因素
- 食物中毒:进食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 饮食过敏:有些人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海鲜等,食用后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皮疹等过敏反应。
-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多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者突然改变饮食习惯,都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
3. 药物因素
- 抗生素: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腹泻。
- 泻药:服用泻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腹泻症状加重。
- 其他药物: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也可能有腹泻的副作用。
4. 其他因素
- 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都可能导致慢性腹泻。
-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引起腹泻。
-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腹泻。
治疗腹泻的常见药物1. 止泻药
- 蒙脱石散
- 作用机制:蒙脱石散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颗粒,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使其失去致病作用,同时还能覆盖在肠道黏膜表面,起到保护和修复肠道黏膜的作用。
- 适用情况: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尤其是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对于感染性腹泻,它可以减轻腹泻症状,减少毒素的吸收;对于非感染性腹泻,如消化不良、肠道功能紊乱等引起的腹泻,也有很好的止泻效果。
-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1袋(3克),一日3次。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 - 2岁每日1 - 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 - 3袋,分3次服。服用时将本品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应加倍。
- 药用炭
- 作用机制:药用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能吸附肠道内的气体、毒物等,减少它们对肠道的刺激,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 适用情况:可用于食物及生物碱等中毒引起的腹泻,也可用于胃肠胀气。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用炭可能会吸附其他药物,影响其疗效,因此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3 - 10片,一日3次。
- 复方地芬诺酯
- 作用机制:复方地芬诺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止泻作用的阿片生物碱,能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通过抑制肠黏膜感受器,消除局部黏膜的蠕动反射而减弱肠蠕动,同时可增加肠的节段性收缩,使肠内容物通过迟缓,利于肠液的再吸收,显示较强的止泻作用。
- 适用情况: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但由于其含有阿托品,青光眼患者禁用,且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
-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1 - 2片,每日2 - 3次,首剂加倍,饭后服。至腹泻控制时,应即减少剂量。
- 洛哌丁胺
- 作用机制:洛哌丁胺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它还可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张力,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
- 适用情况:用于控制急、慢性腹泻的症状。对于回肠造瘘术患者,可减少排便量和次数,增加大便稠硬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感染性腹泻患者在使用时应同时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 用法用量:急性腹泻:起始剂量成人2粒,5岁以上儿童1粒,以后每次不成形便后1粒。慢性腹泻:起始剂量成人2粒,5岁以上儿童1粒,以后可调节每日剂量以维持每日1 - 2次正常大便。一般维持剂量每日1 - 6粒。
2. 抗感染药
- 抗生素
- 诺氟沙星
- 作用机制:诺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 适用情况: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肠道感染,如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等引起的肠炎、菌痢等。但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不宜使用。
-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0.3 - 0.4g,一日2次,疗程5 - 7日。
- 左氧氟沙星
- 作用机制: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作用为氧氟沙星的2倍,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
- 适用情况: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等。同样,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 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为一日0.3 - 0.4g,分2 - 3次服用。如感染较重或感染病原体敏感性较差者,如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细菌感染的治疗剂量也可增至一日0.6g,分3次服。
- 黄连素
- 作用机制: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止泻作用。
- 适用情况:适用于肠道感染,如腹泻、痢疾等。黄连素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可用于儿童和成人。
-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0.1 - 0.3g,一日3次。儿童用量酌减。
- 抗病毒药
- 利巴韦林
- 作用机制: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它可以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 适用情况:对于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腹泻,在早期使用利巴韦林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利巴韦林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时需要谨慎。
-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0.15g,一日3次,疗程7日。儿童按体重一日10 - 15mg/kg,分3 - 4次服用。
3. 微生态制剂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 作用机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主要由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组成。它可以补充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增强肠道免疫力,从而改善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 适用情况: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放疗、化疗等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3片,一日3次。儿童6个月内婴儿一次1片,一日2 - 3次;6个月至1岁幼儿一次1片,一日3次;1 - 6岁儿童一次2片,一日3次;6 - 12岁儿童一次3片,一日3次。婴幼儿可将片剂溶于50℃以下温水或牛奶中服用。
-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
- 作用机制: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以活菌形式进入肠道后,对葡萄球菌、酵母样菌等致病菌有拮抗作用,而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等有益菌有促进生长作用,从而可调整菌群失调达到治疗目的。
- 适用情况:用于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肠炎、腹泻。也可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
-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2粒;儿童,一次1粒;一日3次;首次加倍。对吞咽困难者,服用时可打开胶囊,将药粉加入少量温开水或奶液混合后服用。
4. 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药物
- 口服补液盐
- 作用机制:腹泻会导致人体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口服补液盐含有适量的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等成分,可以补充人体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适用情况: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轻、中度脱水,尤其是腹泻引起的脱水。对于重度脱水患者,应首先进行静脉补液,待病情稳定后再改用口服补液盐继续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用法用量:将一袋口服补液盐溶解于规定量的温开水中,少量多次饮用。具体用量根据脱水程度和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而定。一般轻度脱水患者每千克体重服用50 - 80ml,中度脱水患者每千克体重服用80 - 100ml,于4 - 6小时内分次服完。
如何选择见效最快的药物选择治疗腹泻见效最快的药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根据腹泻的原因选择
- 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应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可选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黄连素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在早期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但对于大多数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还是以对症治疗和补充水分、电解质为主。
- 如果是饮食因素引起的腹泻,如消化不良、食物过敏等,可选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药用炭等,同时可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
- 如果是药物因素引起的腹泻,应首先停用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然后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止泻药物。
- 如果是肠道疾病、全身性疾病或精神因素引起的腹泻,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可使用止泻药缓解症状。
2. 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 儿童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对于儿童,应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如蒙脱石散、黄连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对于老年人,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可能会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也需要特别注意,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复方地芬诺酯、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3. 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在使用药物治疗腹泻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避免过量或不足使用药物。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使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如某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某些药物不能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等。
- 如果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出现发热、脓血便、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腹泻的预防措施1. 注意饮食卫生
- 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未煮熟的食物。
- 注意食品的储存和加工,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合理饮食
- 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如对牛奶、海鲜等过敏的人群应避免食用相关食物。
3. 注意腹部保暖
-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尤其是在夜间睡眠时,应注意盖好被子,防止腹部着凉。
4. 加强锻炼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5. 保持良好的心态
-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腹泻。因此,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在选择治疗腹泻的药物时,应根据腹泻的原因、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滥用药物。如果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希望通过以上内容,能让大家对腹泻的治疗药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面对腹泻时能够正确选择药物,尽快缓解症状。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腹泻疾病常识 更多>
- 盘点5种可止泻的食物,让你告别腹泻困扰2025/10/12
- 腹泻拉水怎么办?教你正确应对的方法2025/10/11
- 2个月宝宝腹泻怎么办?全方位应对指南来了!2025/10/11
- 宝宝腹泻老不好?这些应对方法你要知道2025/10/11
- 七个月婴儿腹泻但精神好,家长该如何应对?2025/10/11
- 腹泻 10 次以上,身体拉响的健康警报,务..2025/10/09
- 腹泻吃什么药最有效?一篇文章为你讲清楚2025/10/09
- 腹泻拉水样大便喷射状:原因、危害与应对措施2025/10/09
- 积食性腹泻和腹泻的区别详解2025/10/08
- 探寻婴儿腹泻最佳止泻方法,守护宝宝健康成长2025/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