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人不宜打新冠疫苗,你知道是哪些吗?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成为了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举措。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减轻感染后的症状,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对于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控制疫情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新冠疫苗。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和接种指南,有六种人不宜打新冠疫苗。了解这些不宜接种的人群,对于保障接种者的健康安全以及科学合理地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六种不宜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
一、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过敏反应的概念和危害过敏反应是机体对特定物质的异常免疫反应。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并启动免疫应答,释放出如组胺等化学物质,从而引发一系列过敏症状。这些症状可以从轻微的皮肤瘙痒、皮疹、打喷嚏,到严重的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新冠疫苗的常见成分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成分会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常见的成分包括抗原、佐剂、稳定剂、防腐剂等。例如,灭活疫苗中包含经过处理的灭活新冠病毒抗原,它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佐剂可以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识别和响应抗原;稳定剂有助于保持疫苗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而防腐剂则可以防止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对疫苗成分过敏不宜接种的原因如果个体对疫苗中的任何一种成分过敏,接种疫苗后就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由于疫苗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产生免疫反应,对于过敏体质者来说,这种免疫反应可能会被过度激活,导致严重的过敏症状。例如,对疫苗中佐剂过敏的人,接种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甚至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因此,为了避免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不宜接种新冠疫苗。
案例分析曾经有一位患者,既往有对某种疫苗佐剂过敏的病史。在未告知医生的情况下接种了新冠疫苗,接种后不久就出现了皮肤瘙痒、红斑,并迅速蔓延至全身,随后出现了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经过紧急救治,患者的症状才得到缓解。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接种新冠疫苗的危险性。
二、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癫痫和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概述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全身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还包括横贯性脊髓炎、格林 - 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认知障碍等症状。
疫苗接种对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虽然新冠疫苗在研发和临床试验过程中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估,但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一些免疫反应。对于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免疫反应可能会对已经受损的神经系统产生额外的刺激,从而诱发或加重原有的病情。例如,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这对于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
不宜接种的判断标准一般来说,如果癫痫患者的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即癫痫发作频繁(如每月发作多次)、发作类型复杂且难以用药物控制,或者存在进行性加重的趋势,那么就不宜接种新冠疫苗。对于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处于疾病的急性期、病情不稳定、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情况,也不建议接种。
临床建议对于患有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考虑接种新冠疫苗之前,应该先咨询神经内科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疾病控制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权衡接种疫苗的利弊。如果病情已经得到长期稳定的控制,且经过医生评估认为接种疫苗的风险较低,那么在密切观察下可以考虑接种。
三、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发热的原因和影响发热是身体对各种致病因素的一种防御反应,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发热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身体的代谢率增加,各器官的功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时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也可能会混淆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原有的发热症状,不利于对疫苗安全性的评估。
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特点急性疾病通常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阑尾炎等。在急性疾病期间,患者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系统已经在全力应对当前的疾病,此时接种疫苗可能无法有效地产生免疫反应,还可能会干扰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也是类似的情况,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加重的情况,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的情况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是指那些病情尚未得到有效管理,仍然存在明显症状或指标异常的慢性疾病。例如,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接种疫苗可能会因为身体状态不佳而无法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
何时可以考虑接种对于正在发热者,应该在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痊愈后再考虑接种疫苗。对于急性疾病患者,需要在疾病治愈、身体恢复后进行接种。而慢性疾病患者,如果病情处于稳定期,各项指标控制良好,经过医生评估后可以考虑接种。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且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时,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新冠疫苗。
四、妊娠期妇女 妊娠期生理变化对疫苗接种的影响妊娠期女性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在妊娠期,女性的免疫系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以适应胎儿的存在,避免母体对胎儿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这种免疫系统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使得疫苗的效果可能不如非妊娠期女性。同时,妊娠期女性的身体负担加重,各个器官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疫苗对胎儿的潜在风险虽然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新冠疫苗会对胎儿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由于妊娠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为了确保胎儿的安全,在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的情况下,不建议妊娠期妇女接种新冠疫苗。疫苗中的成分可能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虽然这种可能性较小,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也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潜在影响。
相关研究进展目前,关于新冠疫苗在妊娠期女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一些小规模的研究初步显示,接种新冠疫苗的妊娠期女性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并没有明显增加,但这些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时间也较短,还需要更多的大规模、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妊娠期后接种建议如果是在接种疫苗后发现怀孕,不需要终止妊娠,但需要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对于妊娠期女性,建议在分娩后,身体恢复良好的情况下,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接种新冠疫苗。同时,在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疫苗后,目前的研究表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五、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 既往疫苗严重过敏反应的情况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是指在之前接种其他疫苗时,出现过严重的过敏症状,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严重的皮疹等。这些过敏反应通常发生迅速,症状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例如,有些患者在接种流感疫苗后,会迅速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再次接种疫苗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有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史的人,其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反应可能存在异常。再次接种疫苗时,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当再次接触到类似的疫苗抗原时,可能会迅速启动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复发。而且,随着过敏反应的反复发作,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治疗难度也会更大。
谨慎接种的必要性为了避免再次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不宜接种新冠疫苗。在接种前,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疫苗接种史和过敏史,如果发现有严重疫苗过敏反应史,会建议患者不要接种。如果患者有接种疫苗的强烈意愿,需要在专业的过敏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过敏测试,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考虑是否接种。
替代防护措施对于这类人群,虽然不能接种新冠疫苗,但仍然需要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例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加强通风等。此外,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接种新冠疫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间接的保护。
六、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和常见类型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器官移植后防止排斥反应等。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免疫细胞的数量或抑制其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免疫抑制剂对疫苗效果的影响疫苗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从而获得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无法正常地对疫苗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因此,即使接种了新冠疫苗,也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提供有效的保护,导致疫苗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宜接种的考虑因素除了影响疫苗效果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接种疫苗后,还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患者对疫苗的耐受性可能较差,更容易出现发热、乏力、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而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持续时间更长、症状更严重。此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能会影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记忆,使得疫苗的保护作用难以持久。
停药后接种的建议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如果病情允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暂停使用免疫抑制剂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接种。但停药的时间和方式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原发病的复发或加重。在接种疫苗后,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根据病情恢复使用免疫抑制剂。
总结了解六种不宜打新冠疫苗的人群对于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妊娠期妇女、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以及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都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在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详细询问接种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对于不宜接种的人群,要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告知他们替代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在保障个人健康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推进疫苗接种,共同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有效防控新冠疫情。
此外,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和对新冠疫苗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于接种禁忌的标准也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因此,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密切关注相关的官方信息和研究动态,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知识。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