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肚子一受凉就拉稀,这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的肚子仿佛格外“娇气”,只要稍微受凉,就会立刻出现拉稀的症状。这种情况看似常见,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常年肚子一受凉就拉稀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腹痛、频繁跑厕所等,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解其成因、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肚子一受凉就拉稀的常见原因肠道敏感性增加
人体的肠道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器官,当腹部受凉时,肠道的平滑肌会受到刺激而发生痉挛。这是因为寒冷会导致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使得肠道蠕动加快。正常情况下,肠道的蠕动是有规律的,能够保证食物在肠道内充分消化和吸收。但当肠道蠕动过快时,食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就会缩短,水分来不及被充分吸收,从而导致拉稀。
例如,有些人本身肠道的耐受性就比较差,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或者既往肠道疾病史等原因。当他们在气温突然下降时没有及时增添衣物,或者晚上睡觉时腹部没有盖好被子,就很容易出现肚子受凉后拉稀的情况。
消化系统功能较弱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多个器官,它们共同协作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消化系统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当肚子受凉时,这种消化功能的不足就会更加明显。
比如,胃动力不足的人,食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会延长,容易引起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而肠道消化酶分泌不足,会影响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当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后,消化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就会以稀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当肚子受凉时,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导致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不规律等,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当肠道菌群失调时,肠道的屏障功能会减弱,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同时也会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引发拉稀。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但与精神因素、肠道敏感性等密切相关。患者的肠道通常比正常人更加敏感,寒冷刺激是诱发该病发作的常见因素之一。
这类患者除了肚子受凉后拉稀外,还可能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而且症状的发作往往与情绪波动有关。例如,在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肚子一受凉就拉稀的危害营养吸收障碍
长期拉稀会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营养物质无法被充分吸收。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如体重下降、贫血、乏力等。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营养吸收障碍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水电解质紊乱
拉稀会导致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常见的症状包括口渴、乏力、头晕、心慌等,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
肠道黏膜损伤
频繁的拉稀会对肠道黏膜造成机械性刺激,导致肠道黏膜受损。肠道黏膜是肠道的一道重要屏障,受损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引发肠道感染等疾病。而且,长期的肠道黏膜损伤还可能增加肠道肿瘤的发生风险。
诊断方法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拉稀的频率、大便的性状、是否伴有腹痛、腹胀等其他症状,以及肚子受凉与拉稀发作之间的关系。同时,还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以便初步判断病因。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腹部是否有压痛、肿块等异常情况,听诊可以了解肠道的蠕动情况。此外,还会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实验室检查
- 粪便常规检查:通过检查粪便的外观、显微镜下的细胞成分等,可以了解是否存在肠道感染、炎症等情况。例如,如果粪便中发现大量的白细胞、红细胞,可能提示肠道有炎症。
-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情况。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血红蛋白降低则可能提示贫血。
- 肠道菌群检测:通过检测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了解肠道菌群是否失调。这对于诊断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拉稀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腹部脏器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排除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病变。例如,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拉稀。
- 胃肠镜检查:对于怀疑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胃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肠道黏膜的情况,发现病变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等疾病都可以通过胃肠镜检查发现。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 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水分和病原体,减轻拉稀症状。但止泻药物不能滥用,以免掩盖病情。
- 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乳酸菌素片等,可以补充肠道有益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
- 胃肠动力药物:对于胃动力不足的患者,可以使用多潘立酮等药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如果伴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可以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等,以缓解症状。
中医治疗
-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肚子一受凉就拉稀可能与脾胃虚寒、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例如,理中丸可以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拉稀具有较好的疗效。
-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天枢等,可以调节胃肠功能,缓解拉稀症状。针灸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且副作用较小。
生活方式调整
-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要注意腹部的保暖。晚上睡觉时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穿保暖的睡衣,避免腹部受凉。
-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胃肠蠕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方式,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措施加强锻炼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耐寒能力。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肠道的功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同时,要戒烟限酒,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不洁食物,避免食用变质、过期的食品。在夏季,要注意食物的保存,防止细菌滋生。另外,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案例分析张先生,45岁,常年肚子一受凉就拉稀。他平时工作比较忙,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外卖。在气温下降时,他没有及时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时也不注意腹部保暖。最近一段时间,他肚子受凉后拉稀的症状越来越频繁,还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张先生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他为肠易激综合征,同时伴有肠道菌群失调。医生给予他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和抗焦虑抑郁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建议他调整生活方式,注意保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张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常年肚子一受凉就拉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对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通过了解其成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肚子受凉后拉稀的发生。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