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吃什么药好?一篇文章为你讲清楚
感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它虽然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如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症状,会让人感觉浑身难受。当感冒来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药缓解症状。那么,感冒吃什么药好呢?这需要我们根据感冒的不同类型、症状表现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
感冒的类型在选择感冒药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感冒的类型。一般来说,感冒主要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两种。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也被称为伤风,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中,鼻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此外,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可能导致普通感冒。普通感冒通常起病较急,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伴有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等。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一般5 - 7天可痊愈,少数患者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容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流感起病急骤,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如高热(体温可达39℃ - 40℃)、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而鼻部症状相对较轻。流感的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严重,病程也较长,一般需要1 - 2周才能恢复。而且,流感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和症状,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
抗病毒药物
- 奥司他韦:这是一种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奥司他韦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一般建议在流感症状出现后的24 - 48小时内开始服用,效果较佳。成人和13岁以上青少年的推荐剂量是每次75毫克,每日2次,连用5天。儿童的剂量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而定。
-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利巴韦林可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利巴韦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溶血性贫血、致畸等,因此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解热镇痛药
-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及释放,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同时能抑制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作用,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效果。它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等,也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成人每次用量为0.3 - 0.6克,每4 - 6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2克。儿童的用量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
- 布洛芬: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布洛芬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痛经等,也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成人每次用量为0.3 - 0.6克,每4 - 6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2.4克。儿童的用量同样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
减充血剂
- 伪麻黄碱:伪麻黄碱是一种拟交感神经药,主要通过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减轻鼻塞症状。它可以使肿胀的鼻黏膜和鼻窦的血管收缩,从而缓解鼻充血,增加鼻腔的通气量。伪麻黄碱常与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等组成复方制剂,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 麻黄碱滴鼻液:麻黄碱滴鼻液是一种局部用的减充血剂,通过直接作用于鼻黏膜的血管,使其收缩,从而减轻鼻黏膜的充血和水肿,缓解鼻塞症状。使用时,一般每次每侧鼻腔滴入2 - 3滴,每日3 - 4次。但需要注意的是,麻黄碱滴鼻液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能会引起药物性鼻炎。
抗组胺药
- 氯苯那敏:氯苯那敏是一种代抗组胺药,能竞争性阻断H1受体而产生抗过敏作用,同时还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减轻感冒引起的打喷嚏、流涕、流泪等症状。它常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制剂,用于治疗感冒。但氯苯那敏可能会引起嗜睡、口干、乏力等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后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器或高空作业。
- 西替利嗪:西替利嗪是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与代抗组胺药相比,它的中枢抑制作用较轻,不易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西替利嗪可以选择性地阻断H1受体,抑制组胺的释放,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它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打喷嚏、流涕、鼻痒等症状。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的推荐剂量是每次10毫克,每日1次。
镇咳祛痰药
- 右美沙芬:右美沙芬是一种中枢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它的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成瘾性和呼吸抑制作用。右美沙芬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如感冒、咽炎等引起的咳嗽。成人每次用量为15 - 30毫克,每日3 - 4次。
- 氨溴索:氨溴索是一种黏液溶解剂,它可以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促进痰液的排出。氨溴索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哮喘的祛痰治疗。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次用量为30毫克,每日3次。
根据症状选择感冒药了解了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后,我们可以根据感冒的具体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为主
如果感冒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以选择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缓解头痛和肌肉酸痛。例如,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片)、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都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
以鼻塞、流涕为主
如果感冒后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可以选择含有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的药物。减充血剂可以减轻鼻黏膜充血,缓解鼻塞症状;抗组胺药可以减少打喷嚏、流涕等过敏症状。例如,新康泰克(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中含有伪麻黄碱和氯苯那敏,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以咳嗽为主
如果感冒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可以选择含有镇咳祛痰药的药物。对于干咳无痰的情况,可以使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对于咳嗽伴有较多痰液的情况,则可以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药。例如,惠菲宁(美敏伪麻溶液)中含有右美沙芬、伪麻黄碱和氯苯那敏,既能镇咳,又能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沐舒坦(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则主要用于祛痰。
流感患者
如果确诊为流感,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还可以联合使用解热镇痛药、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等药物来缓解症状。例如,在服用奥司他韦的同时,如果患者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来退热止痛;如果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以使用新康泰克来缓解。
特殊人群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不同人群在感冒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是一些特殊人群感冒用药的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肝脏和肾脏的解毒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在选择感冒药时需要谨慎。一般来说,不建议给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非处方感冒药。对于2 - 12岁的儿童,可以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感冒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用药。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孕妇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用药不当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孕妇感冒后用药需要格外谨慎。一般来说,轻度感冒可以通过多喝水、多休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尽量避免用药。如果症状较为严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可以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而利巴韦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在孕期是禁用的。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使用感冒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在选择感冒药时,应尽量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含有大量咖啡因、麻黄碱等成分的药物,以免引起心悸、失眠等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在用药时要注意剂量,一般应适当减少剂量。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感冒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与原有疾病的相互作用。例如,含有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可能会升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这类人群在感冒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选择合适的药物。
感冒用药的误区在感冒用药过程中,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见的感冒用药误区。
一药多用
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感冒药,就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感冒,不管症状如何,都随意服用同一种感冒药。其实,不同类型的感冒药针对的症状不同,用药不当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会加重病情。例如,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感冒药主要用于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如果没有发热症状而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体温过低等不良反应。
滥用抗生素
很多人一感冒就自行服用抗生素,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感冒。其实,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疗感冒,还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只有在明确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随意加大剂量
有些人认为加大感冒药的剂量可以更快地缓解症状,因此会自行增加药物的用量。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药物都有一定的安全剂量范围,过量用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等严重后果。例如,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导致肝损伤。因此,在使用感冒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
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
有些人认为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可以增强疗效,因此会将几种感冒药一起服用。其实,很多感冒药的成分相似,如果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可能会导致药物剂量过大,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很多复方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可能会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感冒的预防虽然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感冒的发生。
加强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感冒的发生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之一。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病毒和细菌,减少感染的机会。建议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均衡饮食
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瘦肉、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电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较好佩戴口罩。同时,要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如握手、拥抱等。
总结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虽然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在选择感冒药时,我们需要根据感冒的类型、症状表现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要注意避免感冒用药的误区,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药物。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在感冒用药时需要特别谨慎,较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均衡饮食等方法来预防感冒的发生。希望大家都能正确对待感冒,合理用药,保持健康。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