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烧的有效推拿手法全解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烧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当孩子发烧时,家长们往往会心急如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敢轻易给孩子用药。此时,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退烧方法,逐渐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小儿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退烧的推拿手法,帮助家长们在孩子发烧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危害 发烧的原因小儿发烧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如感冒、流感、肺炎、扁桃体炎等。非感染性因素则包括中暑、脱水、疫苗接种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此外,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穿衣过多、室内温度过高等也可能导致体温暂时升高。
发烧的危害一般来说,体温在 38.5℃以下时,对孩子的身体影响较小,适当的发烧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超过 38.5℃,可能会引起孩子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不适症状。长时间的高烧还可能导致惊厥、抽搐等严重并发症,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孩子的体温非常重要。
小儿推拿退烧的原理小儿推拿退烧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与脏腑密切相连。通过特定的推拿手法刺激小儿体表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激发经气活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达到退烧的目的。此外,推拿还可以刺激小儿的神经系统,调节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使体温恢复正常。
常用的小儿退烧推拿手法 清天河水1. 穴位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2. 操作方法: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 100 - 500 次。
3. 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此手法对于小儿外感发热、内热烦躁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清天河水是小儿退烧推拿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它的清热作用较为平和,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4.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要均匀,速度适中,推动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 120 - 160 次。
推六腑1. 穴位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直线。
2. 操作方法: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向腕,约推 100 - 500 次。
3.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推六腑的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实热证引起的高烧、烦躁、口渴等症状。但此手法不宜久用,以免损伤小儿正气。
4. 注意事项:在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小儿皮肤。如果小儿体质较弱,应慎用此手法。
开天门1. 穴位位置:天门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自眉心向额上至发际交替直推,约推 30 - 50 次。
3. 功效:发汗解表,开窍醒神。开天门可以疏风解表,常用于小儿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的治疗。它还可以调节小儿的精神状态,使小儿感到舒适。
4. 注意事项:操作时拇指要紧贴小儿皮肤,力度要轻柔均匀。
推坎宫1. 穴位位置:坎宫位于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2.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约推 30 - 50 次。
3.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推坎宫与开天门配合使用,可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对于小儿外感发热伴有头痛、目赤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4.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两手用力均匀,避免小儿头部晃动。
揉太阳1. 穴位位置: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 1 寸的凹陷处。
2.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该穴,约揉 30 - 50 次。
3.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揉太阳穴可以缓解小儿头痛、头晕等症状,对于外感发热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4. 注意事项:揉动时手指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小儿皮肤。
清肺经1. 穴位位置: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2.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从无名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约推 100 - 500 次。
3. 功效: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清肺经可以调节肺的功能,对于小儿外感发热伴有咳嗽、气喘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4.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推的方向,只能从指尖向指根推,不能反向操作。
小儿推拿退烧的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操作顺序一般来说,小儿退烧推拿的操作顺序为先头面,后上肢,再胸腹、腰背、下肢。具体顺序可以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先进行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头面部的手法,以疏风解表;然后进行清天河水、推六腑等上肢的手法,以清热泻火;最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部位的推拿。
注意事项1. 环境要求:推拿时要选择温暖、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小儿着凉。室内温度较好保持在 25 - 28℃左右。
2. 手法力度:小儿肌肤娇嫩,推拿时手法要轻柔、均匀、和缓,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小儿皮肤。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和病情,适当调整手法的力度和次数。
3. 时间控制:每次推拿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 15 - 20 分钟左右。如果小儿年龄较小或体质较弱,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4. 观察反应:在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出汗等。如果小儿出现哭闹不止、不适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5. 配合护理:推拿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在进行推拿的同时,要注意给小儿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小儿的体温持续升高超过 38.5℃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不同类型发热的推拿方案 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发热类型,多由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引起。
1. 风寒发热:症状表现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推拿时,除了常用的退烧手法外,还可以增加揉一窝风、掐揉二扇门等手法。一窝风位于手背腕横纹中央凹陷处,揉一窝风有发散风寒、宣通表里的作用;二扇门位于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掐揉二扇门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2. 风热发热: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推拿时,可以重点使用清天河水、清肺经、推六腑等清热手法,同时配合揉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揉大椎穴有清热解表的作用。
内伤发热内伤发热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
1. 食积发热:症状表现为低热、腹胀、腹痛、口臭、食欲不振、大便酸臭或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数。推拿时,除了退烧手法外,还可以增加清胃经、揉板门、摩腹、捏脊等手法。清胃经位于大鱼际外侧,自拇指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清胃经有清胃热、消食积的作用;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揉板门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摩腹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捏脊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2. 阴虚发热:症状表现为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心烦、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推拿时,可以重点使用揉二人上马、补肾经等手法。二人上马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揉二人上马有滋阴补肾的作用;肾经位于小指末节螺纹面,补肾经有滋肾阴、补肾气的功效。
小儿推拿退烧的案例分析案例一:
患儿,男,3 岁。因外感风寒发热 1 天就诊。体温 38.2℃,伴有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给予小儿推拿治疗,先进行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头面部手法各 30 次,以疏风解表;然后清天河水 300 次,揉一窝风 100 次,掐揉二扇门 50 次。推拿 1 小时后,患儿微微出汗,体温降至 37.5℃。继续推拿 2 天,每天 1 次,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诸症消失。
案例二:
患儿,女,2 岁。因食积发热 2 天就诊。体温 38℃,伴有腹胀、腹痛、口臭、食欲不振等症状。给予小儿推拿治疗,先进行清胃经 200 次,揉板门 200 次,以消食化积;然后清天河水 300 次,摩腹 5 分钟,捏脊 3 - 5 遍。推拿 1 天后,患儿腹胀减轻,体温降至 37.2℃。继续推拿 2 天,每天 1 次,患儿体温恢复正常,饮食正常。
结语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退烧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适合家庭使用。家长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常用的小儿退烧推拿手法,在孩子发烧时及时进行推拿治疗,帮助孩子缓解症状,促进康复。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如果孩子的病情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护理,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