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检查:如病人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则诊断并不困难。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早期病人)可通过有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立诊断。对疑似病例可先行以下3项检查:血GH测定(较好测定24h血GH谱,如有困难可于1d内测定GH 4次);血IGF-Ⅰ测定;OGTT。如3项检查均异常,则肯定为活动性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如3项检查均正常,则排除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如检查结果在临界水平,则应做TRH试验或左旋多巴试验(也可做LHRH试验),如为阳性则提示肢端肥大症;如皆为阴性,则排除肢端肥大症。垂体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也极为重要,一般认为,MRI的诊断价值优于CT。如影像学有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有GH高分泌的证据,即使临床表现不够典型,亦可诊断。
1.1.影像学检查
肿瘤较大者在普通X线平片上即有阳性发现:蝶鞍扩大、鞍床被侵蚀。CT和MRI检查具有重要意义,约90%的病人可显示不同大小的垂体腺瘤,10%的病人表现为空鞍或其他鞍部或鞍旁占位。
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显像(somatostatin-receptor scintigraphy)技术在GH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89年,Lamberts等首次以放射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123I-Tyr-奥曲肽做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显像。但是,123I-Ty-奥曲肽具有一系列缺点,如半衰期太短等,限制了它的应用。随后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称为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triarnine pentaace-tic acid,DTPA)的整台剂,123In(铟)可与其结合,且二者的亲和力很高。携带了123In的DTPA还可与奥曲肽结合,形成111In_DTPA-奥曲肽(商品名Oc-treoscan)。研究表明,111In-DTPA-奥曲肽闪烁显像的效果明显优于12I-Tyr-奥曲肽.111In-DTPA-奥曲肽进入病人体内后可与GH瘤的生长抑素受体结合,通过闪烁照相以显示肿瘤组织。此技术不仅可用于GH瘤的诊断中,还可预测病人对奥曲肽的治疗反应:显像良好的病人,奥曲肽的疗效亦好。
近年有人用另一种整合剂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tetraazacyclododecane tetraacetic acid,DOTA)取代DTPA,以90Y(钇)代替111In,形成90Y-DOTA-Tyr-奥曲肽。据报道,90Y-DOTA-Tyr-奥曲肽的显像比111In-DTPA-奥曲肽还要好。
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常累及皮肤、软组织、骨关节、心脏等,在X线、CT及MRI上有相应的表现。此处不加赘述。
1.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有:
1.2.1.GH-IGF-Ⅰ GFBP轴功能测定
1.2.1.1.血、尿GH测定;GH呈脉冲式释放,正常人血GH的峰值可高达40ng/ml,其低谷可低于放射免疫(RIA)和免疫放射法(IRMA)的测定限。肢端肥大症病人GH亦呈脉冲式释放,血GH波动程大,且与正常GH水平之间有重叠。因此,单次血GH测定对肢端肥大症的诊断价值极为有限。有人认为,如基础血GH在2ng/ml以下,肢端肥大症的可能性极小;若在2~5ng/ml,肢端肥大症的可能性不大;在5~10ng/ml,应疑及肢端肥大症;在10ng/ml以上,则肢端肥大症的可能性很大。
对肢端肥大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是血GH的连续多次测定。国外一般每5分钟测定1次,连续24h。血GH的连续多次测定结果称血GH谱,能很好地反映24h血GH的分泌情况,包括基础GH水平、24hGH整合值(相当于GH的平均水平)、GH脉冲数及脉冲振幅。本症病人基础GH水平为正常人的16~24倍,24h GH整合值为正常人的10~15倍,GH的脉冲数为正常人的2~3倍。血GH谱固然能很好地反映机体GH的分泌情况,但其测定过于复杂且难以为病人接受。每1或2小时测定1次血GH,连续24h,取其平均值。也能较好地反映全天GH的分泌情况。不过,此法虽较上述每5分钟测定1次GH的方法简单但仍显繁杂。近年有人认为,1d内4次特定时间血样(上午8 :30,下午1:00,下午5:00及晚上7:00)的平均值也能反映全天血GH的分秘情况,正常不超过2ng/ml。另据Kaltsas报道,1d内5次随机血样GH测定的均值也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过去一般以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GH,灵敏度不高。近年主张采用灵敏度高的免疫放射法(IR-MA,检测限约0.2ng/ml)及化学发光法(检测限可达0.002ng/ml),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应该注意的是,控制不佳的糖尿病、营养不良、肾功能衰竭及应激状态均可使血GH水平升高。因此,在判断血GH的测定结果时应考虑有无这些影响因素。
近年也有人测定尿GH以反映GH的分泌情况。尿GH的排泄量约相当于垂体GH分泌量的1%左右,其浓度很低,需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方可测出,目前一般采用IRMA法或化学发光法。大多数肢端肥大症病人尿GH的排泄增加,但少数可在正常范围内。尿GH水平和24h血GH整合值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且测定结果受肾功能影响较大,故其意义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1.2.1.2.血、尿IGF-Ⅰ测定:很多组织都可产生IGF-Ⅰ,但循环IGF-Ⅰ主要来源于肝脏,且受GH的调节。静脉注射GH后血IGF-I水平升高,其峰值出现于注射后3~9h。IGF-I半衰期2~4h(GH的半衰期不到30min)而且是非脉冲性分泌,故血IGF-Ⅰ不像血GH那样波动。因此,单次血IGF-Ⅰ较单次血GH能更好地反映垂体GH的分泌情况。研究表明,空腹血IGF-Ⅰ与疾病活动及24h血GH整合值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血IGF-Ⅰ与肢端肥大症的临床表现也密切相关。肢端肥大症治疗后血IGF-Ⅰ水平的降低程度与症状的改善程度是平行的,而且治后血IGF-Ⅰ水平正常者其生存率也接近正常。此外,在GH受体存在缺陷的Laron综合征,给予IGF-Ⅰ治疗可使身高明显增加,但如剂量过大则可引起肢端肥大症的表现。可见,IGF-Ⅰ作为GH作用的介导者可视为GH的靶腺激素。血IGF-Ⅰ水平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已成为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诊断、疾病活动度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前已述及,肢端肥大症病人的GH水平与正常GH水平之间有重叠,限制了单次GH测定的应用。血IGF-Ⅰ测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限制。据报道,不仅基础GH水平正常的肢端肥大症病人血IGF-Ⅰ已有升高,更重要的是,即使糖耐量试验过程中血GH能抑制到正常范围,血IGF-Ⅰ亦有所升高。可见,血IGF-Ⅰ测定的敏感性不仅高于单次血GH测定,而且优于糖耐量试验。此外,在接受生长激素受体拮抗药治疗的肢端肥大症病人,只能用血IGF-Ⅰ水平作为疗效的监测指标(此时测定血GH水平没有意义)。
血IGF-Ⅰ不受进餐、运动、应激及取血时间的影响,但与年龄密切相关。血IGF-Ⅰ浓度在青春期达到高峰,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大约每10年下降10%~16%。美国麻省总医院报道:16~24岁的正常参考值为182~780ng/ml;25~39岁为114~492ng/ml;40~54岁为90~360ng/ml;54岁以上为71~290ng/ml。血IGF-Ⅰ水平受性激素的影响,因此,男女两性血IGF-Ⅰ水平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男性血IGF-Ⅰ水平高于女性。如果接受雌激素治疗,则女性血IGF-Ⅰ水平更低。非青春期和妊娠者血IGF-Ⅰ升高提示GH分泌增多。Clemmons等报道,未治疗的活动性肢端肥大症病人血IGF-I水平约为正常人的10倍。
血IGF-Ⅰ测定对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国内尚未能广泛开展。此外,血IGF-Ⅰ测定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显示,在血GH整合值不太高的情况下。血IGF-Ⅰ与血GH整合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但当血GH整合值达到20~30ng/ml时,血IGF-Ⅰ水平达到平台,即不再随血GH整合值的升高而升高。此外,由于绝大多数IGF-Ⅰ在血中同特定的结合蛋白结合在一起(以游离形式存在的IGF-Ⅰ只占总IGF-Ⅰ的1%左右),故用放射免疫和免疫放射等方法测出的结果都受到影响。Daughaday等建议先用酸(pH3.0)抽提,使IGF-Ⅰ同其结合蛋白解高,随后用乙醇沉淀丈分子蛋白复合物。用这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IGF-Ⅰ结合蛋白的影响,因此,测出的数值较不经处理的标本高2~3倍。近年,Blum等建议先用酸分离结合蛋白,然后加入过量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使残留的结合蛋白被IGF-Ⅱ吸附,最后用高度特异的抗IGF-Ⅰ抗体(与IGI-Ⅱ的交叉性极低)测定处理后样品中IGF-Ⅰ的浓度。Blum倡导的这种两步法可以避免结合蛋白的影响,在国外已广泛开展。总之,不同实验室由于测定方法等方面的差别其正常范围可有较大的差异。在判定测定结果时应注意这点。
IGF-Ⅰ也可进入尿液中,且主要为单体形式。国外有人报道,肢端肥大定病人尿IGF-Ⅰ水平升高,且与正常范围无重叠,不过其确切的诊断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1.2.1.3.血IGF结合蛋白测定:IGF结合蛋白(IG- FBP)为血中存在的一旗能与IGF-Ⅰ和IGF-Ⅱ结合的蛋白质,IGFBP至少有6种,与GH状态密切相关的是IGFBP-1和IGFBF-3。IGFBP-1和GH水平呈负相关,肢端肥大症患者IGFBP-1水平降低,治疗后随着GH水平的下降IGFBP-1水平升高,放血IG-FBP-1测定对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的诊断及疗效判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IGFBP-3和血GH水平呈正相关,注射GH可使血IGFBP-3水平升高。正常人血IGFBP-3浓度为2~4mg/L,肢端肥大症病人血IGFBP-3水平升高,治疗后随着GH水平的降低IG-FBP-3亦降低。国外资料显示,有些肢端肥大症病人血GH可被葡萄糖抑制且血IGF-Ⅰ水平升高不明显,但血IGFBP-3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认为测定血IGFBP-3具有重要的意义。
1.2.2.血GHRH测定血GHRH测定对鉴别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的病因有一定的意义。下丘脑GH-RH高分泌引起的GH过多者血GHRH可不升高。如果GH过多因中枢神经系统以外部位产生的异位GHRH所致,则血GHRH可升至3~10ng/ml甚至以上(其他类型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病人外周血GHRH低于30pg/ml)。由于异位GHRH综合征为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的少见病因(不到1%),故血GHRH测定实际上应用极少。
1.2.3.其他垂体激素及靶腺功能测定
约1/3的肢端肥大症病人伴有血PRL水平的升高,多由于催乳生长激素细胞瘤或混台性GH-PRL瘤所致。有时血PRL的升高是由于大腺瘤压迫垂体柄所致,此时血PRL一般呈轻至中度升高.多激素型肿瘤除分泌PRL外还可产生其他垂体激素如TSH及ACTH等,从而引起这些激素水平的升高,但很少见。如GH瘤较大,压迫正常垂体,可引起一些腺垂体激素的不足,受累垂体激素的顺序为:LH/FSH→PRL→ACTH→TSH。
靶腺激素的水平依相应的垂体激素水平而定,可升高亦可降低。
1.2.4.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时糖耐量多减退,严重者空腹血糖升高,故所有病人在初诊时都应做空腹血糖测定和OGTT,以判断病人糖代谢受损程度。在做OGTT时可同时测定血GH,正常人血糖的升高可抑制GH的分泌,本症病人血GH受抑不明显甚至反常地升高。一般采用75g葡萄糖,前臂静脉留置导管采血,分别于一30(即注射前30min),0,30,60,90,120,180min采血(也有人只于0,30,60,90.120min采血)测血糖和血GH。正常人于糖负荷后血GH最低值应在lng/ml以下,本症病人血GH不受抑制或部分受抑,血GH最低值仍>3ng/ml,甚至反常升高。近年有人用高度敏感的GH测定方法对正常人的OGTT作了研究,发现血GH几乎都可被抑制到1ng/ml以下,其中96%的人可抑制到0.65ng/ml以下,说明过去所定的GH抑制限(2ng/ml)偏高,目前倾向于将GH抑制限定在lng/ml。
1.2.5.胰岛素诱导的低血糖试验
正常人在低血糖时GH的分泌显著增加,肢端肥大症病人这一反应严重受损。本试验的做法为:静脉注射胰岛素(剂量为0.1~0.3U/kg体重),一30,O,30,60,90,120min采血测血糖和血GH。正常人出现低血糖后30~60min血GH达峰值,肢端肥大症病人血GH可不升高甚至降低。有人观察了13例肢端肥大症病人对胰岛素诱导的低血糖的反应,发现8例反应异常,其中5例血GH下降,3例血GH水平无明显变化。
低血糖试验的结果与血糖值有很大关系,一般认为最低血糖值应达到空腹血糖值的50%以下,否则应加大胰岛素剂量,直至出现明显的低血糖为止。老年病人特别是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变的病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应慎行低血糖试验。
1.2.6.GHRH兴奋试验
GHRH兴奋试验的做法如下:病人空腹,静脉注射GHRH 100μg,分别于一15,O,15,30,45,60,90和120min采血测GH。约80%的垂体GH瘤病人于注射GHRH后血GH水平升高,峰值约为基值的2倍左右。由于相当一部分垂体GH瘤对GHRH无反应,故GHRH试验难以鉴别垂体GH瘤和异位GHRH综合征;而且有些正常人对GHRH也有很好的反应。故GHRH兴奋试验对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的诊断价值有限。
1.2.7.TRH兴奋试验
TRH对正常的GH细胞没有兴奋作用,但约有80%的GH细胞瘤对TRH有反应,故TRH兴奋试验对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由于对TRH有反应者一般对多巴胺激动药也有很好的反应。故TRH兴奋试验还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TRH兴奋试验的做法是:病人空腹,静脉注射TRH 200μg(也有人使用500μg),分别于一15,0,15,30,45,60,90和120min采血(也有人只于0,30,60,90min采血)测GH。GH瘤病人于注射TRH后15min血GH水平即升高,高峰约出现于注射后30min。血GH水平较基础值增加50%以上或增加的值超过6ng/ml为试验阳性。TRH兴奋试验阳性的病人其肿瘤多较小,24h血GH整合值多较低,这类病人经蝶手术的效果一般较好。
正常人注射TRH后血TSH升高,GH瘤病人(尤其是合并甲状腺肿的病人)这一反应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其原因可能为:GH可刺激生长抑素的释放,从而抑制TSH的分泌;GH及IGF-Ⅰ可刺激甲状腺的增生,久之可使甲状腺功能出现自主性倾向;肿瘤对正常垂体的压迫使TSH细胞的储备功能降低;TRH可与GH瘤细胞结合,从而限制了它同正常TSH细胞的结合。有些病人经治疗后血GH和IGF-Ⅰ降至正常水平后,TSH对TRH的反应仍不能完全恢复。
TRH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引起血压升高、恶心、腹部不适、尿急等。慢性肝病、肾功能衰竭、神经性厌食症、抑郁症时TRH亦可促进GH的分泌,判断结果时应予注意。
1.2.8.LHRH兴奋试验
LHRH可刺激肢端肥大症病人GH和PRL的释放。LHRH兴奋试验做法为:病人空腹,静脉注射LHRH100μg,分别于0,15,30,60,90和120min采血测GH和PRL。约l/3的本症病人对LHRH有反应,GH峰值约出现于注射LHRH后1s或30min,PRL峰值多出现于注射LHRH后15min。LHRH兴奋试验不仅可用于肢端肥大症的诊断,而且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价值:对LHRH有反应的病人一般对生长抑素类似物有较好的反应,这类病人可试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
1.2.9.左旋多巴试验和溴隐亭试验
左旋多巴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都可被转化为多巴胺,在正常人它可刺激GH的释放。但是,左旋多巴却抑制肢端肥大症病人GH的分泌。左旋多巴试验的做法如下;病人空腹,口服左旋多巴500mg,分别于一15,O,30,60,90和120min采血测GH。若血GH被抑制到基础值的50%以下,则为试验阳性。约70%的肢端肥大症病人左旋多巴试验阳性。
溴隐亭试验的做法为:口服溴隐亭2.5或5mg,分别于0,60,120min采血测GH。在正常人,上述剂量的溴隐亭可刺激GH的释放,但在肢端肥大症病人则抑制GH的分泌。50%~80%的病人溴隐亭试验阳性。
精氨酸试验和生长抑素试验应用较少,不予赘述。
2.检查:
2.1.首要检查
2.1.1.GH测定,24小时GH水平总值较正常值高出10~15倍,GH分泌脉冲数增加2~3倍,GH基础水平较正常值增加16~20倍(正常<5μg/L)。
2.1.2.IGF-1明显升高(正常值<2.5ng/L)。
2.1.3.下丘脑垂体区CT、MRI检查,可发现占位病变。
2.2.次要检查
2.2.1.葡萄糖抑制试验,口服葡萄糖100g,抽血测GH,本病GH不能降低到正常值,甚至增高。
2.2.2.血糖增高,糖耐量减低。
2.2.3.垂体其他激素检测如PRL、FSH、LH、TSH、ACTH,因肿瘤压迫可有相应的激素减少,另外相应靶腺功能也应测定。
2.3.检查注意事项:运动、压力及饮食都会影响血GH测定结果,肥胖及甲状腺功能不足时,血GH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另外,检查前一日午夜以后应禁食,至少先卧床30分钟再行检查。空腹血糖>8.8 mmol/L时不宜行葡萄糖抑制试验检查。
3.鉴别诊断:
3.1.肢端肥大症的鉴别诊断:肢端肥大症的鉴别诊断包括两个方面,肢端肥大症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即确定肢端肥大症是否存在;肢端肥大症病因的鉴别。
3.1.1.肢端肥大症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主要有3种。
类肢端肥大症(acromegaloidism):类肢端肥大症与肢端肥大症的表现很相似,病人也有肢端肥大、皮肤软组织增生变厚,甚至可有肢端肥太症面容。类肢端肥大症是由一种特殊的、不同于GH和IGF-Ⅰ的生长因子(也称为类肢端肥大症生长因子)引起的,故其GH-IGF-IGFBP轴是正常的,病人对各种GH激发试验的反应亦正常,借此可与肢端肥大症鉴别。此外,类肢端肥大症的垂体影像学检查一般正常,亦有助于其同肢端肥大症的鉴别。
厚皮性骨膜病(pachydermoperiostosis):本病亦称Touraine-Solente-Golé综合征,为一家族遗传性疾病。本病与胺端肥大症也很相似:病人有肥大性骨关节病,肢端粗厚,皮肤粗糙,并可有杵状指。本病病人血GH,IGF-Ⅰ。IGFBP正常,垂体影像学检查亦无异常,借此可与肢端肥太症鉴别。
脑性巨人症:脑性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的鉴别参见后文。
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虽然有一些表现与肢端肥大症相似,但鉴别不难。
3.1.2.肢端肥大症的病因鉴别:肢端肥大症诊断确立后还应进一步分析其病因。由于垂体GH瘤为肢端肥大症最常见的原因,故应首先考虑垂体GH瘤。如垂体影像学检查显示有垂体肿瘤存在,则垂体GH瘤的诊断基本成立。如病人同时有血PRL或其他激素如TSH的升高,则应考虑多激素型GH瘤。如病人同时有甲状旁腺瘤和胰岛素瘤,则提示为MENI。若影像学检查无垂体肿瘤的证据,但提示有下丘脑肿瘤及垂体增生,应考虑正位GHRH产生过多引起的肢端肥大症;若垂体和下丘脑影像学检查均无肿瘤的证据,且血GHRH显著升高,则提示异位GHRH综合征。如肢端肥大症的诊断很肯定,影像学上无垂体和下丘脑肿瘤的证据。且血GHRH不高,应想到异位GH瘤的可能。
3.2.巨人症的鉴别诊断:GH过多性巨人症须与其他可引起高身材的疾病相鉴别。
3.2.1.生理性高身材(physiologic tall stature):生理性高身材也称为家族性高身材(familial tall stature),其身高界限尚不统一。Daughaday提出的标准为:男性身高超过196cm,女性身高超过183cm。由于身高受种族、遗传营养等因素的影响,故确定生理性高身材的身高界限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生理性高身材并非病态,这种人除身材高大外余皆正常。生理性高身材常有家族史,其父母多身材高大。生理性高身材的垂体影像学检查正常。生理性高身材者GH-IGF轴有无异常,目前尚不很清楚。有研究认为,生理性高身材者GH的分泌较正常人为高,其基础血GH略高于正常,GH对TRH和葡萄糖的反应亦不正常。也有报道称,生理性高身材者血IGF-Ⅰ水平略高于正常,但也有报道认为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看来,生理性高身材者血GH、IGF-Ⅰ水平即使有升高也很轻微。这与GH高分泌性巨人症是不同的,后者GH-IGF轴多有显著的变化。
3.2.2.脑性巨人症(cerebral gigantism):脑性巨人症由Sotos较早描述,亦称Sotos综合征。严格地说,脑性巨人症一词并不确切,因病者只是在幼年和少年时期显得高大,其成年后少有身材高大者。此病很少见,多有家族史。病者在胎儿期即有生长加速,故其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即超过正常。出生后病孩生长较正常儿童为快,其骨龄也较正常大,故其最终身高多在正常范围。脑性巨人症可有类肢端肥大症样表现,如皮肤粗糙、肢端粗大等,但一般并不严重。脑性巨人症多有脑部异常,如精神障碍、智力低下及脑室扩张。脑性巨人症的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正常。
3.2.3.Marfan综合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病人身材瘦长,手指和脚趾细长呈蜘蛛样,胸廓狭长呈鸡胸。病人同时有心血管表现和眼病。血GH和IGF-Ⅰ正常。
3.2.4.Beckwith-Weidemann综合征;病者出生时身长体重即超过正常,且常有低血糖。成年后身材超过正常,内脏和舌亦大,但头小,且有脐疝。病人的身材异常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血GH和IGF-Ⅰ正常。
3.2.5.性早熟:性早熟儿童生长迅速,其身高超过同龄正常儿童,给人以身材高大的感觉。实际上,此类儿童的最终身高多正常或略低于正常(因性腺的过早发育使骨骺提前闭合)。性早熟儿童性发育提前,GH和IGF-Ⅰ正常。借之可与GH过多性巨人症鉴别。
3.2.6.性腺功能减退性高身材:性激素有促进骨骺闭合的作用,故成年前的性腺功能不足可致骨骺闭合延迟,使得最终身高超过正常。病者体形高瘦,四肢细长,指距一般大于身高,下部量超过上部量,性腺发育不良,生殖器幼稚,副性征缺如,性激素水平低下,血GH和IGF-Ⅰ正常。此类疾病很多,较重要的有:
Kallmann综合征:Kallmann综合征是一种单纯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为家族遗传性疾病。此病的致病基因已克隆,位于X染色体的Xp22.3区,其编码产物为一种神经元迁移蛋白。该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致GnRH神经元迁移障碍,使得LH/FSH分泌不足,从而引起性腺功能不全。本症同时有嗅觉神经元迁移障碍,故病者有嗅觉的缺失。
一些下丘脑病变如肿瘤、炎症等可损害GnRH神经元,使GnRH产生减少,LH/FSH分泌不足,从而导致性腺功能减退,病者除性腺功能不足外还可有下丘脑功能紊乱的表现。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细精管发育不全症,seminif-erous tubular dysgenesis):本症亦称Klinefelter综合征,为遗传性疾病,其病因为性染色体畸变。病者染色体核型多为47,XXY。本症病人指距小于身高,这与其他类型的性腺功能不足者不同,同时说明病人的高身材不仅仅因雄激素不足所致,因为雄激素不足者指距一般大于身高。
Klinefelter综合征除身材高大外,还有精神异常、男性乳房发育、上部量与下部量之比降低。
GH过多性巨人症的病因鉴别同肢端肥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