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适应症与禁忌
-
正常指标:
(1)活性测定(t-PA∶A,发色底物法之一)0.3IU/ml。
(2)活性测定(t-PA∶A发色底物法之二)1.9±0.7IU/ml。
(3)抗原测定(t-PA∶Ag)ELISA法1~12ng/ml。
-
异常指标:
检测值升高或是降低。
-
检查分析:
(1)活性测定(t-PA∶A,发色底物法之一): ①肝坏死常伴有纤溶活性的异常,由于消除功能障碍,故t-PA∶A往往增高。但同时由于PAI的活性增强故t-PA的活性实际上是降低的。在DIC和伴有血栓形成倾向的疾病往往有t-PA活性减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PA活性减低。 ②先天性t-PA活性增强已有报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t-PA往往增高。 ③遗传性PA活性缺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表现为多发性静脉血栓形成。
(2)活性测定(t-PA∶A发色底物法之二): ①t-PA∶A增高:表明纤溶活性亢进,见于原发性及继发性纤溶症,如DIC等。 ②t-PA∶A减低:表明纤溶活性减弱,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抗原测定(t-PA∶Ag)ELISA法: ①t-PA含量随年龄、剧烈运动和应激反应而增高,静脉滞留导致t-PA含量增加。 ②先天性t-PA含量增高症。 ③高血脂、肥胖症、口服避孕药、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形成、缺血性中风等t-PA含量减低。
-
适宜人群:
血管疾病患者
- 不适宜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