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镁(Mg2+,Mg)
如有就诊需求,点击预约挂号填写信息,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挂号 广告 X
血清镁(Mg2+,Mg)基本信息
- 检查标本:血液
- 检查方式:血液生化
- 检查分类:化学检查
- 检查项目:离子/元素
- 相关疾病: 维生素D中毒
血清镁(Mg2+,Mg)解读
-
正常指标:
0.8~1.0mmol/L。
-
异常指标:
升高或降低
-
检查分析:
(1) 血清镁增高:
① 肾脏疾病:凡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者均可使血清镁滞留而增高。如慢性肾炎少尿期、尿毒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②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黏液性水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阿狄森病、未治疗的糖尿病昏迷(治疗后迅速下降)。
③ 治疗措施不当:凡用镁制剂治疗不当引起中毒者。
④ 其他疾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急性病毒性肝炎、阿米巴肝脓肿、草酸中毒等。
(2) 血清镁降低:
① 消化道丢失:长期禁食、吸收不良或长期丢失胃肠液者。如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手术后的肠道瘘管或胆道瘘管、长期吸引胃液后,乙醇中毒严重呕吐者等。
②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酸中毒纠正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后,均使尿镁排泄增加。
③ 治疗措施不当:用撒利汞或氯噻嗪等利尿剂治疗者,未及时补充镁。长期静脉滴注无镁补液。
④ 其他疾病:急性胰腺炎在胰腺周围可形成镁皂;晚期肝硬化,可继发醛固酮增多症;加之腹水利尿;低白蛋白血症能使镁结合量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乙醇中毒以及新生儿肝炎、婴儿肠切除后等。
(3) 尿镁排泄增多:见于各种原因的多尿,包括长期服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糖尿病治疗后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皮质激素治疗及肿瘤骨转移。
(4) 尿镁排泄减少:见于长期禁食、厌食、吸收不良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也可减少。
-
适宜人群:
代谢失常,内分泌疾病
- 不适宜人群:
检查注意事项
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
1、抽血前一天晚上八时以后应禁食,抽血前一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导致结果升高或降低。
2、早晨不做剧烈运动,抽血前的晚上应睡眠充足。
3、抽血前不宜太过劳累或受冷、热剧烈刺激。
4、不要穿袖口过紧过小的衣服,避免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因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肿。
5、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6、抽血后即刻松开拳头,用消毒过的干棉块压紧穿刺部位,需在针孔及向上两厘米进针处的范围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同时放松上捋的衣袖,以帮助止血。切勿揉搓穿刺部位,以免造成局部淤血出现“青紫”,也不要触摸穿刺点,以免感染。
7、抽血后要休息15分钟,静坐或躺着休息。应在抽血后24小时内尽量保持抽血手臂的清洁卫生,不要淋浴或桑拿。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