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如何治疗才能彻底根除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如果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甚至导致严重的听力损失和其他并发症。因此,了解如何彻底根除中耳炎是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关心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耳炎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中耳炎的定义、分类及症状定义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分类及症状
- 分泌性中耳炎
- 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可随体位变化而改变,轻微的耳痛、耳鸣、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摇头可听见水声。儿童常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 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等导致咽鼓管堵塞;感染,如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免疫反应也可能参与其中。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症状: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
- 病因: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咽鼓管途径,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症状:耳内长期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 病因: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成;也可因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细菌不断侵入中耳所致。
诊断方法耳镜检查
耳镜检查是诊断中耳炎的常用方法。通过耳镜可以直接观察鼓膜的形态、色泽和活动情况。在分泌性中耳炎时,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有时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鼓膜充血、肿胀,穿孔后可见脓液流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鼓膜穿孔,穿孔大小、位置各异。
听力测试
听力测试包括纯音听力测试、声导抗测试等。纯音听力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判断是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还是混合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可以了解中耳的功能状态,如鼓室压力、声顺值等,对于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具有重要价值。
影像学检查
当怀疑有中耳骨质破坏或其他病变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颞骨CT扫描。颞骨CT可以清晰地显示中耳的解剖结构,发现中耳的病变,如胆脂瘤、骨质破坏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 抗生素:对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一般需要足量、足疗程使用,以确保彻底杀灭细菌,防止病情复发。例如,对于轻度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于病情较重或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用于分泌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可以减轻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促进积液的吸收。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一般采用短期口服或局部使用的方法。例如,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口服泼尼松片,连用3 - 5天。
- 减充血剂:减充血剂可以减轻咽鼓管黏膜的充血、肿胀,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常用的药物有麻黄碱滴鼻液、羟甲唑啉滴鼻液等。使用时应注意按照正确的方法滴鼻,避免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 黏液促排剂:黏液促排剂可以促进中耳积液的排出,改善中耳的引流。常用的药物有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等。这些药物可以稀释黏液,促进纤毛运动,有助于积液的排出。
手术治疗
- 鼓膜穿刺术: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较多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鼓膜穿刺,将中耳内的积液抽出,缓解耳内闷胀感和听力下降等症状。鼓膜穿刺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能需要多次穿刺。
- 鼓膜切开术:当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积液黏稠,鼓膜穿刺无法抽出时,可采用鼓膜切开术。在鼓膜上作一个小切口,使积液能够顺利流出。鼓膜切开术后,需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感染。
- 鼓室置管术:对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置管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在鼓膜上放置一个通气管,保持中耳的通气和引流,促进中耳积液的排出和咽鼓管功能的恢复。通气管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后取出。
- 乳突根治术:主要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有胆脂瘤或骨质破坏的患者。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除中耳内的病变组织,如胆脂瘤、肉芽等,重建中耳的传音结构,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听力。乳突根治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其他治疗方法
- 咽鼓管吹张:咽鼓管吹张可以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促进中耳积液的排出。常用的方法有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和导管法等。捏鼻鼓气法是患者自行操作的简单方法,即深吸一口气,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用力鼓气,使气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宜进行咽鼓管吹张,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 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可以改善中耳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物理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相结合使用。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尤其是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足疗程使用,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病情反复。
耳部护理
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内。洗头、洗澡时可以使用耳塞保护耳朵。如果耳部有分泌物,应及时清理,但要注意方法,避免损伤鼓膜。
饮食调理
饮食应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炎症。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避免诱发因素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避免这些疾病诱发中耳炎。同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预防措施增强体质
加强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
正确擤鼻
擤鼻时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即压住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避免同时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鼻,以免将鼻腔内的分泌物挤入中耳。
注意耳部卫生
不要随意挖耳,避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如果耳部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及时治疗鼻咽部疾病,如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保持咽鼓管的通畅。
康复与复查康复过程
中耳炎患者在治疗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康复。在康复期间,患者可能会感觉耳部的症状逐渐减轻,听力逐渐恢复。但康复过程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等。一般来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后几周内症状可能会明显改善,但咽鼓管功能的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通常在几天内会有所缓解,但鼓膜穿孔的愈合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康复时间则更长,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并且需要定期复查。
复查的重要性
定期复查对于彻底根除中耳炎非常重要。通过复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如耳部的炎症是否完全消退、鼓膜是否愈合、听力是否恢复等。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后1 - 2周应进行次复查,之后根据病情每隔1 - 2个月复查一次,直至病情完全恢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后1周左右应复查,观察鼓膜的情况;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手术后应定期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时间节点都需要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结论中耳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应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注意耳部护理和饮食调理,避免诱发因素。同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体质,保持耳部卫生,及时治疗相关疾病,有助于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和复发。定期复查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彻底根除中耳炎至关重要。通过医患的共同努力,大多数中耳炎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恢复健康的听力。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