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心脏早搏较佳治疗方法,守护心脏健康
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同一个精密的“泵”,日夜不停地工作,维持着全身的血液循环。而心脏早搏,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却如同这个精密系统中的小故障,时不时地干扰着心脏的正常节律。很多人在体检或者日常生活中突然感觉到心脏“漏跳”“咯噔”一下,这很可能就是心脏早搏在作祟。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心脏早搏可能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但如果频繁发作或者处理不当,也可能会对心脏功能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了解心脏早搏的较佳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认识心脏早搏(一)定义
心脏早搏,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心脏按照窦房结发出的指令有规律地跳动,但当心脏内的其他部位提前发出电信号,就会导致心脏提前收缩,出现早搏。
(二)分类
1. 房性早搏:起源于左心房或右心房,是最常见的早搏类型之一。房性早搏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心房肌的病变、神经调节异常等。
2. 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相对房性早搏来说,室性早搏可能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更大一些。它可以是偶发的,也可以是频发的,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3. 交界性早搏:起源于房室交界区,这种类型的早搏相对较少见。
(三)症状
大多数人在发生早搏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仅感觉到心脏突然“跳动”一下、“漏跳”一下,类似于坐电梯时突然失重的感觉。但也有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尤其是早搏频繁发作时,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四)危害
偶发的早搏通常对心脏功能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小,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早搏频繁发作,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此外,一些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早搏,还可能增加心律失常性猝死的风险。
三、心脏早搏的诊断方法(一)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早搏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以便初步判断早搏的可能原因。
(二)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听诊器听取患者的心脏声音,判断是否存在早搏以及早搏的大致类型。此外,还会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等基本生命体征。
(三)心电图检查
1. 常规心电图:这是诊断早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可以捕捉到早搏的发生情况,确定早搏的类型。但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短时间内的心脏电活动,如果早搏发作不频繁,可能无法捕捉到。
2. 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患者需要佩戴一个小型的心电图记录仪,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脏电活动。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早搏的发作频率、发作规律等,对于诊断和评估早搏的严重程度非常有帮助。
(四)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如心肌病、冠心病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是导致早搏的原因之一。
(五)其他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其他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电解质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早搏的因素。
四、心脏早搏的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
1. 改善生活方式
-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增加早搏的发生风险。建议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
- 合理饮食:减少咖啡因、酒精、烟草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咖啡、浓茶中含有咖啡因,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都可能刺激心脏,诱发早搏。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
- 适当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运动3 - 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 减轻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早搏的发生。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2. 去除诱因
积极治疗可能导致早搏的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心肌病等。同时,要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早搏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二)药物治疗
1. 抗心律失常药物
- β -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这类药物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主要通过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少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刺激,从而达到控制早搏的目的。
- 普罗帕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早搏。它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钠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减少早搏的发生。
- 胺碘酮:对于一些严重的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尤其是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胺碘酮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但胺碘酮也有一些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使用。
2. 其他药物
- 稳心颗粒:这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缓解早搏引起的心悸、胸闷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 参松养心胶囊:可以调节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肌供血,对于治疗早搏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导管消融治疗
1. 原理
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导管经血管插入心脏,找到引起早搏的异常电信号起源点,然后利用射频电流或冷冻能量等将其破坏,从而达到根治早搏的目的。
2. 适应症
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明显的频发早搏患者,尤其是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对于一些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果早搏是导致心脏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考虑导管消融治疗。
3. 优缺点
优点是可以根治早搏,避免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带来的副作用。缺点是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心脏穿孔、血栓形成等,而且手术费用相对较高。
(四)中医治疗
1. 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早搏的发生与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心阴亏虚等因素有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可以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心气不足型早搏,可选用归脾汤加减;对于心血瘀阻型早搏,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早搏也有一定的疗效。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内关、神门、心俞等,可以调节心脏的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早搏的发生。
五、心脏早搏治疗方法的选择(一)根据早搏的类型和频率
1. 偶发的早搏,尤其是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去除诱因等方法,早搏可能会自行消失。
2. 对于频发的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先尝试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可以考虑导管消融治疗。
3. 交界性早搏相对较少见,治疗方法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类似,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
1. 如果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在治疗早搏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这类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可能需要更加谨慎,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手术风险。
2. 如果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单纯的早搏治疗相对较为简单,一般可以先采用药物治疗或中医治疗,必要时再考虑导管消融治疗。
(三)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对治疗的耐受性等因素也会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例如,老年人可能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更适合采用药物治疗或中医治疗;而年轻患者如果早搏频繁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六、心脏早搏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一)定期复查
无论是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患者都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早搏的治疗效果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一般建议治疗后的患者每3 - 6个月复查一次。
(二)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即使早搏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也不能放松对生活方式的管理。仍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避免早搏复发。
(三)遵医嘱服药
如果患者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七、结论心脏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心脏功能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也不能忽视。对于心脏早搏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早搏的类型、频率、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是基础,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方法,导管消融治疗可以根治早搏,中医治疗也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守护好自己的心脏健康。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