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容易被尿毒症“盯上”?
尿毒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了解哪些人容易得尿毒症,对于预防该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易患尿毒症的人群。
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人群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尿毒症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疾病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有蛋白尿、血尿等轻微症状,很多患者难以察觉。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小球逐渐硬化、纤维化,肾功能不断受损。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接受规范治疗,病情持续恶化,最终就可能发展为尿毒症。据统计,约有 50% - 60%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病程中会逐渐进展至尿毒症阶段。
糖尿病肾病也是引发尿毒症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对肾脏的微血管造成损害,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可能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加重,蛋白尿逐渐增多,肾功能逐渐下降。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尿毒症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 17 倍左右。而且,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进展到尿毒症的速度相对较快。
高血压肾病同样不容忽视。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的血管压力升高,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和滤过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等症状。如果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肾脏损伤会不断加重,最终也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有 10% - 15%会并发肾功能衰竭,进而发展为尿毒症。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脏会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随着年龄的增长,囊肿会逐渐增大,压迫正常的肾组织,导致肾功能逐渐受损。大多数多囊肾患者在中年以后会出现肾功能减退,最终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尿毒症。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过度劳累的人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影响肾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感染,进而加重肾脏负担。例如,一些从事高强度工作、经常加班熬夜的上班族,由于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肾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患尿毒症的风险相对增加。
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对肾脏血管造成损害,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同时,吸烟还会加重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肾脏细胞的凋亡和纤维化。研究发现,吸烟者患尿毒症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 30% - 40%。
酗酒会使肾脏受到直接的毒性损害。酒精会影响肾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堆积。长期酗酒还会引发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进一步损害肾脏组织。此外,酗酒还可能导致肝脏损伤,影响肝脏对药物和毒素的代谢,间接加重肾脏负担。
饮食不健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长期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肾脏的负担。因为肾脏需要过滤更多的盐分和水分,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过量摄入高蛋白食物会产生过多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氮等,加重肾脏的排泄负担。而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肥胖、高血脂等问题,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例如,一些喜欢吃腌制食品、快餐等高盐、高脂、高蛋白食物的人群,患肾脏疾病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滥用药物的人群一些人在患病时,不遵循医嘱,自行随意服用药物。例如,长期大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马兜铃酸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造成损害,引发马兜铃酸肾病,严重时可导致尿毒症。此外,滥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西药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抗生素在体内经过肾脏代谢,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引起肾脏毒性反应。而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止痛药,可能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导致肾功能损害。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会逐渐衰退,肾脏也不例外。老年人的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脏的储备功能下降。同时,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而且,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容易发生感染,感染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加速肾功能的恶化。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如果家族中有尿毒症患者,其直系亲属患尿毒症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使患者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患尿毒症的可能性。例如,某些遗传性肾小球疾病、遗传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等,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肾脏是其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会沉积在肾脏,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狼疮性肾炎。如果狼疮性肾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逐渐进展,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据统计,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约有 50% - 70%会出现肾脏损害,其中约有 10% - 20%会发展为尿毒症。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了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外,也可能会出现肾脏损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会对肾脏血管和肾小球造成损害,导致蛋白尿、血尿等症状。长期的炎症刺激还会引起肾脏间质纤维化,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虽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尿毒症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也会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也可累及肾脏。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也可能会影响肾小球功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的人群泌尿系统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细菌会反复侵袭泌尿系统,导致肾盂肾炎等疾病。长期的肾盂肾炎会引起肾脏的慢性炎症,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而且,泌尿系统感染还可能引发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尿道较短,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如果女性反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患尿毒症的风险会相对增加。
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的人群从事某些特殊职业的人群,如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汞、镉等)的工人。这些重金属会在肾脏内蓄积,对肾脏细胞造成直接的毒性损害,影响肾脏的正常代谢和排泄功能。例如,在电池制造、电镀、采矿等行业工作的人员,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期接触重金属,患肾脏疾病和尿毒症的风险较高。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的人群也面临着肾脏损害的风险。有机溶剂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对肾脏的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一些从事油漆、涂料、印刷等行业的工人,由于工作环境中经常接触有机溶剂,肾脏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增加。
肥胖人群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肾脏的代谢和血流动力学。肥胖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因为肾脏需要过滤更多的血液和代谢产物。同时,肥胖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紊乱问题,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比正常体重人群高 2 - 3 倍,且肥胖患者进展到尿毒症的速度也相对较快。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引发感染性疾病。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一些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等,会直接或间接损害肾脏。而且,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时,某些药物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此外,一些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为了防止器官排斥反应,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这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和肾脏损害的风险。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人群患尿毒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肾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降低患尿毒症的风险。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尿毒症的认识和警惕性。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