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十大禁忌症,你了解多少?
拔牙是口腔疾病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操作,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拔牙。了解拔牙的禁忌症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拔牙的十大禁忌症。
心脏病心脏病患者拔牙存在一定风险。例如,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拔牙可能导致再次心肌梗死。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内不宜拔牙;6个月以上且无心绞痛发作,可在严密监护下拔牙。
此外,不稳定或近期开始发作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未控制的心律不齐等情况也不适宜拔牙。心功能Ⅲ级或以上,或有端坐呼吸、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症状的患者,拔牙风险极高。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患者,拔牙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因为拔牙时口腔内的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循环,附着在心脏病变部位,引发严重感染。
高血压血压过高时拔牙,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等。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才能考虑拔牙。
然而,血压的评估不能仅仅依据一次测量结果。患者应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测量血压,确保血压稳定。对于长期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略高于正常范围,但一直维持相对稳定,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在与医生充分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后,也可谨慎拔牙。
在拔牙过程中,还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若患者精神紧张,血压可能进一步升高,此时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缓解患者情绪。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
严重贫血患者,如血红蛋白低于80g/L,拔牙后创口愈合可能延迟,且容易发生感染。因为贫血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血液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减弱。对于这类患者,应先进行贫血的治疗,待血红蛋白提升至安全范围后再考虑拔牙。
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凝血功能也可能受损。拔牙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和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白血病患者一般不宜拔牙,除非是为了治疗某些口腔局部严重感染,且必须在血液科医生的密切配合下进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拔牙后容易出血不止。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拔牙风险显著增加。患者需要先接受治疗,提升血小板数量,待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拔牙。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创口愈合能力较差,且容易发生感染。一般要求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88mmol/L以下才能拔牙。
在拔牙前后,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拔牙后,医生通常会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密切观察创口愈合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感染不易控制,一旦发生感染,可能导致创口长期不愈合,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增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拔牙可能诱发甲状腺危象,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高热、心律失常、昏迷甚至死亡。
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应控制在+20%以下,脉搏不超过100次/分钟时,方可考虑拔牙。拔牙前还需评估甲状腺功能,确保病情稳定。在拔牙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含肾上腺素的麻醉药物,因为肾上腺素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肾脏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脏排泄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体内毒素蓄积,凝血功能也可能异常。拔牙后容易出现出血和感染,且肾脏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的具体情况,在肾脏科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决定是否拔牙。一般来说,内生肌酐清除率大于50%,血肌酐小于133μmol/L时,拔牙相对安全。
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同时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拔牙后可能出血不止。
对于急性肝炎患者,应暂缓拔牙。慢性肝炎患者若肝功能正常,可以拔牙;但肝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白蛋白降低等,需要先进行保肝治疗,改善肝功能,并补充维生素K等凝血药物,待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拔牙。
月经期女性在月经期,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凝血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拔牙后创口出血可能增多,且疼痛敏感度增加。
一般建议女性在月经结束后3 - 7天再拔牙。在此期间,女性的身体状态相对稳定,拔牙的风险相对较低。如果情况紧急必须在月经期拔牙,医生会更加谨慎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妊娠期妊娠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拔牙风险较大。前3个月拔牙,可能因精神紧张、疼痛刺激等因素诱发流产;后3个月拔牙,则可能引起早产。
在妊娠中期(第4 - 6个月),若必须拔牙,可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进行。拔牙前,医生会详细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治疗方案,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急性炎症期口腔局部存在急性炎症时,如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等,拔牙可能导致炎症扩散。因为此时细菌大量繁殖,拔牙创口会成为细菌扩散的通道,引发更严重的感染,如颌面部间隙感染等。
应先进行消炎治疗,待炎症得到控制,疼痛和肿胀减轻后再拔牙。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冲洗、上药,全身应用抗生素等。在炎症消退后,拔牙时的疼痛和术后反应也会相对减轻。
恶性肿瘤肿瘤区域内的牙齿一般不宜轻易拔除。因为拔牙可能导致肿瘤细胞扩散,加速肿瘤的转移。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若需要拔牙,应在肿瘤治疗的整体方案下进行。
例如,在手术切除肿瘤时一并处理相关牙齿。如果是放射治疗后的患者,拔牙后创口愈合困难,且容易发生放射性骨坏死。因此,放疗后拔牙需要谨慎评估,一般在放疗结束后3 - 5年,且经过详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能进行。
总之,拔牙虽然看似是一个小手术,但存在诸多禁忌症。患者在拔牙前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权衡拔牙的利弊,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促进创口的顺利愈合。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