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吃什么药较好?一文为你详细解答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如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支气管炎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支气管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且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所以并没有一种“较好”的药,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选择。本文将详细介绍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以及不同情况下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支气管炎的概述定义和分类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
- 急性支气管炎:通常是由病毒、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出现咳嗽、咳痰,一般病程在 3 周以内。
-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 2 年或 2 年以上。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有关。
症状表现
- 咳嗽:这是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急性支气管炎的咳嗽初期多为干咳,之后可出现咳痰;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 咳痰: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急性支气管炎咳痰量相对较少,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减少;慢性支气管炎咳痰量较多,部分患者在清晨排痰较多。
- 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特别是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喘息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型支气管炎,若病情持续发展,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出现逐渐加重的气急症状。
治疗支气管炎的常用药物抗生素类药物
- 适用情况:当支气管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或者患者有脓性痰时,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 常用药物
-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它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副作用较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 头孢菌素类:例如头孢呋辛、头孢克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安全性较高。与青霉素类药物相比,其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注意避免饮酒,以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 大环内酯类:像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这类药物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于不能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不过,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较好的作用。但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因为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同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止咳祛痰药物
- 适用情况:咳嗽、咳痰是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止咳祛痰药物可以缓解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常用药物
- 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它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无成瘾性,适用于干咳无痰的患者。但对于痰多的患者,应避免单独使用,以免影响痰液排出。
- 外周性镇咳药:如那可丁,它可以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同时具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适用于刺激性干咳。
- 祛痰药:氨溴索是一种常用的祛痰药,它可以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及减少黏液的滞留,从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此外,氯化铵也有祛痰作用,它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支气管扩张剂
- 适用情况:对于伴有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扩张剂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改善通气功能。
- 常用药物
- 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这类药物可以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起效快,通常在数分钟内即可起效,作用持续时间约 4 - 6 小时。其不良反应主要有手抖、心悸、头痛等,但一般症状较轻,可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
-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它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与β₂受体激动剂相比,其起效相对较慢,但作用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口干、口苦等。
- 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它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兴奋呼吸中枢。但氨茶碱的治疗窗较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以免发生中毒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 适用情况:对于病情较重、喘息明显或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不佳的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
- 常用药物
- 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使用后应及时漱口。
- 口服或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在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治疗。但这类药物全身不良反应较多,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等,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不同类型支气管炎的用药选择急性支气管炎的用药
- 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咳嗽较轻,可先不用止咳药,让痰液自然排出。若咳嗽剧烈影响休息和睡眠,可使用右美沙芬等止咳药。有痰不易咳出时,可选用氨溴索等祛痰药。
-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考虑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若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等。同时,结合止咳祛痰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 过敏因素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以减轻过敏反应。若伴有喘息症状,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慢性支气管炎的用药
- 稳定期:主要是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患者可长期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以维持气道通畅。同时,可根据情况使用祛痰药,如羧甲司坦等,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应劝其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
- 急性发作期:首先要确定急性发作的原因,如是否为感染引起。如果是细菌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增加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剂量或频率,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喘息症状。对于咳嗽、咳痰症状,可继续使用止咳祛痰药物。
用药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特别是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更要严格遵守用药疗程,以免导致病情反复或出现不良反应。
-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 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氨茶碱与某些抗菌药物(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合用时,可能会增加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导致中毒反应。因此,在用药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 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在用药时需要特别谨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剂量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儿童用药应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饮食调理:支气管炎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如梨、橙子、百合等,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症状。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 康复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呼吸操等。呼吸操可以锻炼呼吸肌,改善呼吸功能,具体方法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 中医治疗:中医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一些中药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此外,针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法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结论支气管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用药,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加强锻炼、预防感冒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虽然没有一种药物可以适用于所有支气管炎患者,但通过合理的用药和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患者对用药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