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心绞痛的较佳治疗方法,守护心脏健康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如同隐藏在人体中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就是心绞痛。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心绞痛患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了解心绞痛的较佳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痛苦,还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绞痛的概述定义与症状
心绞痛主要症状为发作性胸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一般持续3 - 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心悸、呼吸困难、出汗、乏力等症状。根据发作的频率、诱因等,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发作诱因相对固定,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也较为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则发作较为频繁,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诱因不固定,甚至在休息时也可能发作,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
发病原因与机制
心绞痛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心肌供血不足。当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情绪激动、饱食等,心肌需氧量增加,而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相应增加供血,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此外,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等也可能导致心绞痛发作。
心绞痛的常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1. 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急性发作的优选药物,一般舌下含服,1 - 3分钟即可起效,作用持续时间约20 - 30分钟。硝酸异山梨酯则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有口服和静脉注射等剂型。
2. β - 受体阻滞剂
β -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β - 受体阻滞剂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但对于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禁用。在使用β - 受体阻滞剂时,需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避免突然停药,以免引起反跳现象。
3.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可以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从而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尤其是变异型心绞痛。硝苯地平起效快,但可能会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维拉帕米则对心率和房室传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和心电图。
4.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一般每天口服75 - 100mg。氯吡格雷则适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
5. 调脂药物
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
介入治疗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PCI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的治疗方法。PCI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在PCI治疗前,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程度。PCI治疗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CABG也称为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将自体血管(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移植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远端,以绕过狭窄部位,改善心肌供血的治疗方法。CABG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左主干病变等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ABG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但对于一些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ABG可以提供更持久的心肌血运重建。
心绞痛的较佳治疗方法选择个体化治疗原则
心绞痛的较佳治疗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合并症等因素,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年轻、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优选;而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考虑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综合治疗方案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药物治疗是基础,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介入治疗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运,提高心肌供血;生活方式干预则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心绞痛复发。
生活方式干预在心绞痛治疗中的重要性饮食调整
1. 控制总热量
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合理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绞痛症状。
2. 低脂饮食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3. 高纤维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水平。
4.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因此需要适量摄入。
运动锻炼
1. 运动的好处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还可以降低血脂、血压,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运动方式与强度
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强度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来确定,一般以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70 - 年龄)次/分为宜。运动时间每周不少于150分钟,可分多次进行。
3.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心绞痛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及时就医。运动后应进行放松活动,避免突然停止运动。
戒烟限酒
1. 戒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改善心绞痛症状。
2. 限酒
适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压,诱发心律失常等。因此,患者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g酒精,女性不超过15g酒精。
心理调节
1. 心理因素对心绞痛的影响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发作。因此,心理调节对于心绞痛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2. 心理调节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中医治疗心绞痛的特色与优势中医对心绞痛的认识
中医将心绞痛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认为其发病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腑。
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常用的方剂有瓜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生脉散等。中药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一些中药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改善心肌供血。常用的穴位有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等。针灸治疗心绞痛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
心绞痛治疗的最新进展新型药物研发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型药物不断涌现。例如,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具有更快、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且出血风险相对较低;新型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LDL - C水平,为降脂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介入治疗技术创新
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如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发和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完成支撑血管的任务后,可以逐渐被人体吸收,避免了传统金属支架长期存在体内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如支架内再狭窄等。
康复治疗模式转变
康复治疗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治疗模式也从单纯的运动康复向综合康复转变,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营养康复等。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心绞痛治疗的注意事项与随访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后,应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定期随访可以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糖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结论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选择较佳治疗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至关重要。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是心绞痛治疗的主要手段,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中医治疗在心绞痛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可以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绞痛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注意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随访,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