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荨麻疹治疗较佳方法,有效摆脱皮肤困扰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它的出现常常让人猝不及防,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伴有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许多患者深受其扰,四处寻求治疗方法,渴望找到能彻底治愈荨麻疹的较佳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荨麻疹治疗的较佳方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荨麻疹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二、荨麻疹的概述 (一)定义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特点是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自行消退,一般不留痕迹,但容易反复发作。
(二)病因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类:
1. 食物因素:如鱼、虾、蟹、蛋类等,此外,某些植物性食物如草莓、可可、番茄等也可能诱发荨麻疹。
2. 药物因素: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荨麻疹,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品、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
3. 感染因素:包括病毒(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等)、真菌和寄生虫感染。
4. 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
5. 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毒毛虫刺激、某些植物花粉等。
6. 精神因素: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
7.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伴发荨麻疹。
8. 遗传因素:某些类型的荨麻疹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
(三)症状表现1. 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患者常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有时风团可呈苍白色。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胃肠道黏膜受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 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有的患者发作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3. 特殊类型荨麻疹:
- 皮肤划痕症:也称人工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
- 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为罕见,于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终生反复不止;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较为常见,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状水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
-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2~4mm的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觉剧痒,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疹,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内可自行消退。
三、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1. 寻找并避免诱因:这是治疗荨麻疹的基础。患者应仔细回顾发病前后的经历,尽可能找出可能的诱发因素并加以避免。例如,如果怀疑某种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该食物;如果与寒冷刺激有关,应注意保暖等。
2.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已知的过敏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避免搔抓和摩擦皮肤,以免加重病情。
(二)药物治疗1.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用药,能有效控制风团和瘙痒症状。
- 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等,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能会引起嗜睡、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因此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工作的患者应慎用。
-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奥洛他定等,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一般不引起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荨麻疹的优选药物。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连续服药数周甚至数月,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
2.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免疫抑制剂:对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雷公藤多苷等。免疫抑制剂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但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
4. 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是一种抗IgE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难治性慢性荨麻疹。它能特异性地结合IgE,降低游离IgE水平,从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奥马珠单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但价格相对较高。
(三)中医治疗1. 中药内服: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与风邪、湿邪、热邪等有关,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可选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 风热犯表证:症见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寒、咽痛等症状。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
- 风寒束表证:风团色白,遇冷或吹风后加重,得暖则减,自觉瘙痒,可伴有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治宜疏风散寒止痒,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 胃肠湿热证: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伴有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等症状。治宜疏风解表,通腑泄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 血虚风燥证: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有心烦、口干、手足心热等症状。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可选用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或采用艾灸、拔罐等方法。针灸治疗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四)其他治疗方法1. 脱敏治疗:对于某些明确由过敏原引起的荨麻疹,可采用脱敏治疗。该方法是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剂量,使机体对该过敏原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或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但脱敏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数年时间,且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
2. 生物物理治疗:如窄谱中波紫外线(NB - UVB)照射治疗,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紫外线照射能调节皮肤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瘙痒症状。
四、如何选择较佳治疗方法 (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1. 轻度荨麻疹:对于症状较轻、发作不频繁的荨麻疹患者,一般可先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如寻找并避免诱因、调整生活方式等。同时,可选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
2. 中度荨麻疹:如果症状较为明显,风团较多、瘙痒剧烈,单纯使用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治疗,以迅速控制症状。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继续使用抗组胺药物维持治疗。
3. 重度荨麻疹:对于伴有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荨麻疹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同时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病情稳定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二)考虑患者个体差异1.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成年人不同,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用药剂量应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基础疾病。
2. 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非常重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果患者对某种抗组胺药物过敏,应更换其他类型的抗组胺药物。
3. 妊娠和哺乳期: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要谨慎,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性高的药物,如外用药物或副作用较小的抗组胺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综合治疗的重要性荨麻疹的治疗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单一的治疗方法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综合治疗可以发挥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例如,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可以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减少荨麻疹的复发;对于由过敏原引起的荨麻疹,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脱敏治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遵医嘱用药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更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导致病情复发。
(二)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包括风团的数量、大小、瘙痒程度、发作频率等。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三)避免诱发因素即使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仍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诱发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荨麻疹的复发。
(四)心理调节荨麻疹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六、结论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患者。所谓的“较佳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医嘱治疗,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荨麻疹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荨麻疹的治疗中。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