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性疾病大盘点
传染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们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在历史上曾多次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 - 3天,起病急骤,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等。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患者在出疹前4天至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麻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实行的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规定,儿童在8月龄和18 - 24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疹 - 风疹联合疫苗或麻疹 - 流行性腮腺炎 - 风疹联合疫苗。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水痘的临床特征为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然后结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多,四肢少。水痘患者是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 - 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对于易感儿童,可在12月龄至15月龄进行初种,4岁至6岁进行复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患者在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具有传染性。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联合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消化道传染性疾病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霍乱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霍乱弧菌可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霍乱的典型症状为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循环衰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预防霍乱的关键是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管理,做到“喝开水、吃熟食、洗净手”。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伤寒杆菌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伤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等。治疗伤寒主要使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隔离患者,防止疾病传播。预防伤寒的措施包括加强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接种伤寒疫苗等。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痢疾杆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生活用品等经口传播。菌痢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预防菌痢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甲肝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即通过摄入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甲肝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有效方法,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安全。
虫媒传染性疾病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寄生繁殖,引起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长期多次发作可导致贫血和脾肿大。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预防疟疾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如使用蚊帐、蚊香、喷洒杀虫剂等,对于前往疟疾流行区的人员,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用抗疟药物。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出血倾向等。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预防登革热的重点是防蚊灭蚊,清除蚊虫滋生地,如积水容器、花盆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乙脑的主要症状为高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留下后遗症。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同时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性传播传染性疾病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从而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目前,艾滋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命。预防艾滋病要做到洁身自好、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
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梅毒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潜伏梅毒。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二期梅毒可出现梅毒疹,三期梅毒可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治疗梅毒主要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治愈梅毒。
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男性淋病主要表现为尿道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女性淋病可累及宫颈、尿道等部位,症状相对较轻。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浴巾等。治疗淋病主要使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性伴侣的同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其他传染性疾病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兽咬伤、抓伤等方式传播。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是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
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的症状包括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抽搐等。预防破伤风主要是正确处理伤口,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应及时进行清创,并根据情况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总之,传染性疾病种类繁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们要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以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一旦出现疑似传染性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