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全面解析筛查项目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早期宫颈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而通过有效的筛查手段可以在癌前病变或早期阶段发现病变,从而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大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那么,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宫颈细胞学检查传统巴氏涂片
传统巴氏涂片是早期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它的操作过程是医生使用刮板或小刷子从宫颈外口取脱落的细胞,然后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经过固定、染色等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发现一些明显的细胞异常。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涂片过程中可能会丢失一些细胞,导致假阴性结果;而且涂片上的细胞重叠,会影响医生对细胞形态的准确判断,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大约在 50% - 70% 左右。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它与传统巴氏涂片的取材方式类似,但后续处理不同。医生将采集到的细胞放入含有特殊保存液的小瓶中,通过仪器将细胞均匀地转移到载玻片上,制成薄层涂片。
TCT 的优点非常显著。首先,它能够收集到更多的细胞,减少了细胞丢失的情况,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其次,薄层涂片上的细胞分布均匀,背景清晰,便于医生更准确地观察细胞形态,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诊断准确率可达 90% 以上。此外,TCT 还可以同时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为宫颈癌的筛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HPV 与宫颈癌的关系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双链环状 DNA 病毒,目前已发现有 200 多种亚型。其中,高危型 HPV 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大约 99% 的宫颈癌病例都与高危型 HPV 感染有关,尤其是 HPV16 和 HPV18 亚型,它们与约 70% 的宫颈癌相关。
HPV 检测方法
HPV 检测主要是检测宫颈细胞中是否存在 HPV 的 DNA 或 RNA。常见的检测方法有杂交捕获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等。
杂交捕获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它可以同时检测多种高危型 HPV。其原理是利用核酸杂交技术,将标记有信号的探针与宫颈细胞中的 HPV 核酸进行杂交,然后通过检测信号的强度来判断是否存在 HPV 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
PCR 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特定亚型的 HPV。它通过扩增 HPV 的核酸片段,使微量的 HPV 核酸能够被检测到。
HPV 检测的意义
HPV 检测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初筛手段,尤其是对于 30 岁以上的女性。如果 HPV 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宫颈癌的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检查。而如果 HPV 检测结果为阴性,且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那么在未来几年内发生宫颈癌的风险相对较低,可以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
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的原理和操作
阴道镜是一种特殊的放大镜,它可以将宫颈表面的图像放大 10 - 40 倍,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宫颈的微小病变。在进行阴道镜检查前,医生会先询问患者的病史,然后用窥阴器暴露宫颈,用生理盐水清洗宫颈表面,再涂抹 3% - 5% 的醋酸溶液和复方碘溶液。正常的宫颈组织在涂抹醋酸后会变白,而病变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白色上皮、镶嵌、点状血管等异常表现。医生会根据这些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病变,并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阴道镜检查的适应症
阴道镜检查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如发现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等;HPV 检测结果为高危型阳性;临床怀疑有宫颈癌,如出现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但宫颈外观正常;宫颈病变治疗后随访等。
阴道镜检查的局限性
虽然阴道镜检查可以发现宫颈表面的微小病变,但它只能观察到宫颈表面的情况,对于宫颈管内的病变可能无法准确判断。而且,阴道镜检查的结果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同医生的诊断可能会存在差异。
宫颈活检宫颈活检的方法
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它是在阴道镜的指引下,用活检钳从宫颈病变部位取一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常见的宫颈活检方法有单点活检、多点活检等。单点活检适用于病变比较明显的情况,而多点活检则是在宫颈的不同部位取多块组织,一般取 3、6、9、12 点处的组织,这样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宫颈活检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宫颈活检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避开月经期,较好在月经干净后 3 - 7 天进行。其次,要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排除阴道炎症。活检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活检部位可能会有少量出血,一般会在 1 - 2 周内自行停止。如果出血量大或出现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宫颈管搔刮术宫颈管搔刮术的适用情况
当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但阴道镜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或者怀疑宫颈管内有病变时,需要进行宫颈管搔刮术。它是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内的组织,然后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宫颈管内的病变。
宫颈管搔刮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宫颈管搔刮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不过这些情况一般比较少见。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筛查建议21 - 29 岁女性
对于 21 - 29 岁的女性,建议每 3 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如 TCT)。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 HPV 感染率相对较高,但大多数感染是一过性的,会在 1 - 2 年内自行清除。所以,这个阶段主要以宫颈细胞学检查为主,不建议常规进行 HPV 检测。
30 - 65 岁女性
30 - 65 岁的女性可以选择每 5 年进行一次 TCT 和 HPV 联合检测,或者每 3 年进行一次单独的 TCT 检查。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更有效地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
65 岁以上女性
如果 65 岁以上的女性在过去 10 年内连续 3 次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或者连续 2 次 TCT 和 HPV 联合检测结果正常,且最近一次检查在 5 年内,那么可以停止宫颈癌筛查。但如果有宫颈癌前病变史或其他高危因素,仍需要继续进行筛查。
筛查的频率和注意事项筛查频率
除了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筛查外,筛查频率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之前的筛查结果异常,或者有宫颈癌家族史、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因素,可能需要缩短筛查间隔时间,增加筛查的频率。
注意事项
在进行宫颈癌筛查前,女性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避免在月经期进行筛查,较好在月经干净后 3 - 7 天进行。其次,筛查前 24 小时内要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和上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此外,要如实向医生告知自己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宫颈癌筛查的意义和展望宫颈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期筛查,可以在病变还处于可治疗阶段时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宫颈癌筛查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敏感、特异、便捷的筛查技术,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时,加强对宫颈癌筛查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女性的筛查意识,也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总之,宫颈癌筛查是保障女性健康的重要手段。女性朋友们应该了解宫颈癌筛查的相关知识,定期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