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脑瘫儿的早期症状,早发现早干预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疾病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而早期发现脑瘫儿的症状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脑瘫儿在早期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新生儿期症状喂养困难
在新生儿期,脑瘫儿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喂养困难。正常的新生儿在出生后能够顺利地吸吮乳汁,吞咽协调。然而,脑瘫儿可能表现出吸吮无力,在吃奶过程中容易疲劳,常常吃吃停停。他们的吞咽功能也可能存在问题,会出现呛奶、吐奶频繁的现象。这是因为脑瘫会影响到患儿的口腔、咽喉部肌肉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导致吸吮和吞咽动作无法正常完成。例如,有些患儿在吃奶时嘴巴不能很好地含住乳头或奶嘴,或者在吞咽时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
哭声异常
脑瘫儿的哭声也与正常新生儿有所不同。正常新生儿的哭声响亮、有力且有节奏。而脑瘫儿的哭声可能较为微弱,像是有气无力的哼哼声;或者哭声尖锐、持续时间长且不易安抚。有的患儿在受到轻微刺激后就会突然大哭,且哭声高亢刺耳,这可能是由于脑部神经受损,导致患儿的感觉和情绪调节功能出现异常。
过度安静或易激惹
部分脑瘫儿在新生儿期表现得过度安静,很少主动活动,对周围的环境刺激反应不明显。他们不像正常新生儿那样会有一些自发的肢体动作,如蹬腿、挥手等。相反,有些患儿则表现为易激惹,稍微一点声响或触碰就会让他们惊吓、哭闹不止,睡眠也比较浅,容易惊醒。这两种极端的表现都可能是脑瘫的早期迹象,与脑部神经功能的紊乱有关。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脑瘫儿在新生儿期可能就会出现肌张力异常的情况。有的患儿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身体僵硬,在给他们换尿布或穿衣时,会感觉孩子的四肢很难掰开,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像是被固定住了一样。而另一些患儿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身体软绵绵的,抱起来时感觉孩子像“面条”一样,头部也无法正常竖起,四肢下垂。肌张力的异常是脑瘫的重要体征之一,它反映了脑部对肌肉控制的失调。
1 - 3个月婴儿症状头不稳定
正常情况下,1 - 3个月的婴儿在俯卧位时能够逐渐抬头,并且头部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但脑瘫儿在这个阶段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的头部往往无法抬起,或者抬头时头部摇晃不定,不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位置。这是因为脑瘫影响了颈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导致颈部肌肉无法有效地支撑头部的重量。
拇指内收
脑瘫儿在这个时期还可能出现拇指内收的现象。正常婴儿的手指通常是自然张开的,在抓握东西时拇指会参与其中。而脑瘫儿的拇指常常内扣在手掌心,即使大人试图将其拇指掰开,也会感觉有很大的阻力。拇指内收不仅影响了婴儿的抓握功能,还可能提示脑部神经对手部肌肉的控制出现了问题。
身体扭转
有些脑瘫儿在仰卧位时会出现身体扭转的情况,他们的身体会向一侧扭曲,像是在做“打挺”的动作。这种异常的姿势可能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身体两侧的肌肉张力不平衡,使得身体向张力较高的一侧扭转。身体扭转不仅影响了婴儿的正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还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等问题。
4 - 6个月婴儿症状反应迟钝
4 - 6个月的正常婴儿已经能够对周围的声音、光线和物体等刺激做出积极的反应,如听到声音会转头寻找声源,看到喜欢的玩具会伸手去抓等。但脑瘫儿可能对这些刺激反应迟钝,他们对周围的环境缺乏兴趣,目光呆滞,很少与大人进行眼神交流。例如,当大人在他们面前晃动色彩鲜艳的玩具时,他们可能只是偶尔看一眼,或者根本没有反应。
不能伸手抓物
在这个阶段,正常婴儿开始逐渐学会伸手抓物,并且能够将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探索。而脑瘫儿可能无法完成这个动作,他们的手部动作笨拙,不能准确地伸向目标物体,或者即使碰到了物体也无法有效地抓住。这是因为脑瘫影响了手部的精细运动功能和视觉 - 运动协调能力。
翻身困难
正常4 - 6个月的婴儿开始尝试翻身,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或从俯卧位翻到仰卧位。但脑瘫儿由于身体协调性和肌肉力量不足,很难完成翻身动作。他们可能在翻身时身体的各个部位不能协同运动,比如只转动了上半身而下肢没有跟上,或者在翻身过程中卡住,无法顺利完成整个动作。
坐位时姿势异常
当把4 - 6个月的脑瘫儿扶成坐位时,他们的姿势往往不正常。正常婴儿在坐位时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背部挺直。而脑瘫儿可能会出现身体前倾、后倒或向一侧倾斜的情况,头部也可能不能保持在正中位置,而是歪向一边。这是由于脑瘫导致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和身体控制能力下降,使得患儿无法维持正常的坐位姿势。
7 - 12个月婴儿症状爬行异常
7 - 12个月的正常婴儿开始学习爬行,他们会用手和膝盖支撑身体,交替向前移动。而脑瘫儿在爬行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有些患儿表现为不会爬行,只是在原地打转或向后退;有些患儿则是用一侧肢体爬行,另一侧肢体拖在后面,呈现出不对称的爬行姿势。这是因为脑瘫影响了四肢的协调运动能力和力量分配,导致爬行动作无法正常进行。
站立和行走延迟
正常婴儿在10 - 12个月左右开始尝试站立和行走,他们能够扶着物体站立,并且逐渐迈出脚步。但脑瘫儿在这个阶段可能无法站立,或者站立时双脚无法平稳着地,身体摇晃不定。即使能够站立,他们也很难像正常婴儿那样向前行走,可能会出现踮脚尖走路、双腿交叉呈剪刀步等异常步态。这是由于脑瘫导致的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关节畸形和运动控制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
除了运动方面的症状,脑瘫儿在语言发育上也可能出现迟缓的情况。正常7 - 12个月的婴儿开始会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如“爸爸”“妈妈”等,并且能够理解大人的一些简单指令。而脑瘫儿可能在这个阶段很少发音,或者发音不清晰,对大人的指令反应不理解。语言发育迟缓与脑部神经受损影响了语言中枢的发育和功能有关,同时也可能与口腔肌肉的运动障碍有关,因为清晰的发音需要口腔肌肉的精确协调。
早期症状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早期症状的重要性
脑瘫儿的早期症状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早期发现脑瘫的症状可以使患儿在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在婴儿期,脑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可以促进脑部神经的代偿和修复,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等。如果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脑部损伤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功能障碍,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例如,一些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脑瘫患儿,到了学龄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肢体残疾、智力低下等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应对措施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脑瘫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一般建议到小儿科或神经内科进行详细的检查。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手段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脑瘫,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脑瘫综合治疗的核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训练等。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法和器械来改善患儿的肌张力、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作业治疗则侧重于训练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吃饭、写字等;言语治疗针对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此外,还可以配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论脑瘫儿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涉及到运动、语言、认知等多个方面。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干预对于改善脑瘫儿的预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综合的康复治疗和家庭的支持,许多脑瘫患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脑瘫患儿及其家庭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环境。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