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早期症状全解析:早发现,早干预
狂犬病,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它的致死率几乎达到了100%。在全球范围内,狂犬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了解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帮助大家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警惕。
狂犬病概述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破损皮肤、黏膜等方式传播给人类。狂犬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死亡。
狂犬病在全球分布广泛,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大部分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狂犬病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犬数量的增加,狂犬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狂犬病的发病机制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小量增殖,可在局部停留3天或更久,然后入侵人体近处的末梢神经。病毒以较快的速度沿神经的轴突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大量繁殖,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病毒在灰质内大量复制,然后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扩散,侵入各器官组织,尤以唾液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部位的病毒量较多。病毒使迷走、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时,导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使患者出现恐水、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累时,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患者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猝死。
狂犬病的早期症状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数病例的潜伏期为1 - 3个月,少数病例的潜伏期可短至数天或长达数年。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有关。狂犬病的早期症状通常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患者忽视或误诊。以下是狂犬病早期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
前驱期症状
- 全身不适:患者在狂犬病的前驱期可能会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与普通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症状相似,容易被患者忽视。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在37.5℃ - 38.5℃之间,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通常为双侧头部的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可伴有头晕、眩晕等症状。乏力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食欲不振表现为对食物缺乏兴趣,食量减少。恶心、呕吐可呈间歇性发作,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 伤口异常:被咬伤的部位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感觉,如疼痛、瘙痒、麻木、蚁走感等。这些症状是由于病毒在伤口附近的神经末梢处繁殖,刺激神经引起的。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患者表现为轻微的刺痛,有的患者则表现为剧烈的疼痛。瘙痒感通常比较明显,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搔抓伤口。麻木感表现为伤口周围的皮肤感觉减退,触觉、痛觉等感觉迟钝。蚁走感则是一种类似于蚂蚁在皮肤上爬行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比较轻微,但会让患者感到非常不适。
- 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在狂犬病的前驱期可能会出现精神症状,如焦虑、烦躁、失眠、抑郁等。这些症状可能与患者对狂犬病的恐惧、担心有关,也可能是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焦虑表现为患者对未来感到担忧、不安,容易紧张、激动。烦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缺乏耐心。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患者可能会感到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精神不振。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患者可能会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兴奋期症状
- 恐水:恐水是狂犬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也是狂犬病兴奋期的主要表现。患者在看到水、听到流水声、饮水或仅仅提及水时,都会引起严重的咽喉肌痉挛。患者虽然非常口渴,但不敢饮水,即使饮水也无法下咽,常伴声嘶及脱水。恐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病毒侵犯了脑干部位的神经细胞,导致吞咽肌和呼吸肌痉挛,使患者在饮水时感到极度痛苦。患者在看到水或听到流水声时,会出现惊恐、紧张的表情,咽喉部肌肉会不由自主地收缩,导致呼吸困难。饮水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呛咳、呕吐等症状,无法将水咽下。
- 怕风:怕风也是狂犬病兴奋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对风非常敏感,即使是微风也会引起咽喉肌痉挛。怕风的症状与恐水相似,也是由于病毒侵犯了神经系统,导致咽喉肌和呼吸肌痉挛引起的。患者在遇到风时,会出现惊恐、紧张的表情,咽喉部肌肉会不由自主地收缩,导致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用衣物或其他物品遮挡身体,以避免风吹到身上。
- 咽肌痉挛:咽肌痉挛是狂犬病兴奋期的重要症状之一。患者的咽喉部肌肉会出现阵发性的痉挛,导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咽肌痉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发作较为频繁,每隔几分钟就会发作一次;有的患者发作较为稀少,可能每隔几个小时才会发作一次。咽肌痉挛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咽喉部疼痛、堵塞,无法正常呼吸和吞咽。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青紫、大汗淋漓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死亡。
- 流涎: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患者的唾液分泌会增多,导致流涎。患者的口腔内会不断地分泌唾液,无法正常吞咽,只能不断地流出口外。流涎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表现为口角流涎,有的患者则表现为大量的唾液从口腔内涌出。流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便,还会导致患者口腔周围皮肤潮湿、糜烂,容易引起感染。
- 多汗:患者在狂犬病的兴奋期还可能会出现多汗的症状。多汗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全身出汗,尤其是头面部、颈部、胸部等部位出汗更为明显。多汗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麻痹期症状
- 肢体软瘫: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进入麻痹期,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肢体软瘫。肢体软瘫表现为肌肉无力,肢体活动障碍,无法自主运动。患者的上肢和下肢都可能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全身瘫痪。肢体软瘫是由于病毒侵犯了脊髓和周围神经,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
- 眼肌、颜面肌和咀嚼肌受累:患者的眼肌、颜面肌和咀嚼肌也可能会受累,出现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病毒侵犯了脑神经,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眼肌受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如斜视、复视等。颜面肌受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口角歪斜等症状。咀嚼肌受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 呼吸循环衰竭:麻痹期患者的呼吸逐渐变浅、变慢,最终出现呼吸停止。同时,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症状,最终导致循环衰竭死亡。呼吸循环衰竭是狂犬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狂犬病早期症状的鉴别诊断由于狂犬病的早期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需要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以下是一些需要与狂犬病进行鉴别的疾病:
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7 - 8天,也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破伤风患者也会出现肌肉痉挛的症状,但与狂犬病不同的是,破伤风患者的肌肉痉挛通常从咀嚼肌开始,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背部、腹部等部位,患者会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症状。破伤风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恐水、怕风等症状,这是与狂犬病的重要鉴别点。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等异常改变。与狂犬病不同的是,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症状,这是与狂犬病的重要鉴别点。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肢体弛缓性瘫痪。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通常为5 - 14天,患者在发病初期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随后可出现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症状,最后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脊髓灰质炎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症状,这是与狂犬病的重要鉴别点。
狂犬病早期症状的诊断方法狂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破损皮肤、黏膜的病史,以及咬伤的时间、部位、伤口处理情况等。了解患者是否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如全身不适、伤口异常、恐水、怕风、咽肌痉挛、流涎、多汗等。注意患者的症状是否逐渐加重,是否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 病毒抗原检测:取患者的唾液、脑脊液、角膜印片等标本,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狂犬病毒抗原。病毒抗原检测是诊断狂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阳性结果有助于狂犬病的诊断。
- 病毒核酸检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检测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标本中的狂犬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是诊断狂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 病毒分离:取患者的唾液、脑脊液、脑组织等标本,接种于小鼠脑内进行病毒分离。病毒分离是诊断狂犬病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 抗体检测:检测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狂犬病毒抗体。一般在发病后一周左右出现抗体,抗体检测对狂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狂犬病早期症状的治疗与预防治疗
狂犬病一旦发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
- 隔离患者:将患者隔离在安静、避光、避声的单人病房,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声、光、风等。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手套,防止感染。
-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可给予镇静药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可给予吸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治疗;患者出现流涎时,可给予阿托品等药物减少唾液分泌。
- 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保证患者的能量供应。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预防
狂犬病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犬只管理、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 管理传染源:加强犬只管理,对犬只进行登记、免疫接种,捕杀病犬、流浪犬。养犬人应定期带犬只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确保犬只免疫效果。同时,养犬人应遵守养犬规定,不得随意遗弃犬只,避免犬只伤人。
- 正确处理伤口: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伤口一般不进行包扎和缝合,以利于伤口排毒。如果伤口较深或面积较大,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 接种狂犬病疫苗: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为分别于0、3、7、14和28天各注射1剂,共5剂。如果咬伤严重或部位特殊,如头、面、颈部、手部等,还应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大大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结语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致死率几乎为100%。了解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狂犬病至关重要。如果出现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的情况,应及时处理伤口,并到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同时,加强犬只管理,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狂犬病的早期症状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狂犬病。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