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痔疮出血与便血?这些方法要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遇到大便带血的情况,这往往会让人感到担忧和恐慌。大便带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便血,而痔疮出血是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但便血并不一定都是由痔疮引起的。准确辨别是痔疮出血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便血,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辨别这两者。
了解痔疮出血和便血的基本概念痔疮出血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的。当痔疮表面的黏膜或皮肤受到摩擦、损伤时,就会引起出血。痔疮出血通常表现为便后滴血、喷血,血液颜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混合,多在排便结束后出现,有时也会在擦拭肛门时发现手纸上有鲜血。
便血
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的颜色可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它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除了痔疮外,还可能与肛裂、肠道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疾病有关。便血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是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滴血、脓血便、黑便等。
从出血的特点进行辨别出血颜色
- 痔疮出血:如前文所述,痔疮出血的颜色通常为鲜红色。这是因为痔疮出血一般是在肛管或直肠下端,此处的血液尚未经过肠道的长时间消化和氧化,所以颜色较为鲜艳。例如,当患者排便时,痔疮受到粪便的挤压和摩擦,表面的血管破裂,鲜血就会直接滴落在粪便表面或马桶中,呈现出明显的鲜红色。
- 其他原因导致的便血:不同疾病导致的便血颜色有所不同。如果出血部位在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血液经过胃酸和肠道细菌的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变黑,通常表现为柏油样便,颜色黑而发亮。例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当溃疡侵蚀到血管导致出血时,就可能出现黑便。而如果是肠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下消化道疾病引起的便血,血液颜色可能相对较暗,有时会呈现暗红色或果酱样便。这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了一定时间,发生了部分氧化和分解。
出血方式
- 痔疮出血:痔疮出血多为便后滴血或喷血。当患者排便时,腹压增加,痔疮受到挤压,血管破裂,血液就会以滴状或喷射状流出。这种出血通常在排便结束后很快停止,因为排便结束后,腹压降低,出血部位的压力也随之减小,血管会自行收缩止血。例如,有些患者在排便后,会看到马桶中滴下几滴鲜红色的血液,或者出现短暂的喷射状出血,然后出血就会停止。
- 其他原因导致的便血:不同疾病的出血方式也各有特点。肛裂引起的便血通常是在排便时伴有剧烈疼痛,同时在大便表面或手纸上可见少量鲜红色血液,这是因为肛裂是肛管皮肤的裂伤,排便时粪便通过肛门会撑开裂口,导致出血。肠道息肉出血一般是间断性的,血液可能附着在大便表面,有时也会出现便后滴血,但出血量相对较少。而结直肠癌引起的便血可能是持续性的,血液与粪便混合在一起,有时还会伴有黏液,形成脓血便。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质地较脆,容易出血,而且肿瘤会不断侵犯周围组织,导致出血持续存在。
出血量
- 痔疮出血:痔疮出血的出血量一般相对较少,多数情况下是少量滴血或手纸上带血。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痔疮较大、受到剧烈摩擦或患者用力排便时,也可能出现大量出血,甚至导致贫血。例如,一些长期便秘的患者,在用力排便时,可能会使痔疮破裂,引起大量出血,表现为喷射状出血,出血量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更多。
- 其他原因导致的便血:不同疾病的出血量差异较大。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出现呕血和黑便,同时患者可能会伴有头晕、心慌、乏力等贫血症状。肠道肿瘤引起的便血,出血量可能逐渐增加,早期可能只是少量便血,随着病情的进展,出血量会逐渐增多。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便血通常为黏液脓血便,出血量一般相对较少,但会持续存在,同时还会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
结合伴随症状进行辨别疼痛情况
- 痔疮出血:内痔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只有当内痔脱出嵌顿、发生血栓或感染时,才会出现疼痛。单纯的内痔出血通常没有明显的疼痛感,患者可能只是在排便时发现便血。而外痔在发生炎症、血栓形成或破溃时会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例如,当外痔发生血栓时,患者会感到肛门周围有剧烈的疼痛,同时伴有肿胀和压痛。
- 其他原因导致的便血:不同疾病导致的便血伴随的疼痛情况不同。肛裂患者在排便时会感到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而且疼痛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肛门括约肌松弛后才会缓解。肠道息肉一般不会引起疼痛,但如果息肉较大或发生蒂扭转时,可能会出现腹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便血外,还会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腹痛一般为隐痛或胀痛,程度轻重不一。结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神经,会引起腹部隐痛、坠胀感或肠梗阻等症状,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排便习惯改变
- 痔疮出血:一般情况下,痔疮不会导致排便习惯的明显改变。患者可能只是偶尔出现便血,排便的次数、性状等基本正常。但如果痔疮较大,脱出肛门外,可能会导致患者有肛门坠胀感,有时会出现排便不尽感,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 其他原因导致的便血:很多肠道疾病会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可达每日数次甚至数十次,同时伴有黏液脓血便;而便秘时,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结直肠癌患者也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同时还可能伴有大便形状的改变,如大便变细、变形等。肠道息肉患者有时也会出现排便习惯的轻微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
其他伴随症状
- 痔疮出血:除了出血和可能的疼痛外,痔疮患者一般没有其他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如果痔疮长期大量出血,导致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贫血症状。
- 其他原因导致的便血:不同疾病还会伴有其他不同的全身症状。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便血、腹痛、腹泻外,还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炎症的慢性消耗和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结直肠癌患者在晚期可能会出现消瘦、乏力、贫血、腹部肿块等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的生长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还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肠道息肉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如果息肉发生恶变,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结直肠癌的症状。
借助医学检查进行辨别肛门指诊
- 肛门指诊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对于辨别痔疮出血和其他原因导致的便血具有重要意义。医生通过手指触摸肛门和直肠,可以了解有无痔疮、肛裂、直肠肿物等情况。对于痔疮,医生可以摸到柔软的肿物,有时还能感觉到肿物的大小、位置和数量。而如果是直肠肿瘤,医生可能会摸到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的肿块,肿块可能固定在肠壁上,活动度较差。例如,在临床上,很多早期直肠癌患者就是通过肛门指诊发现的。
肛门镜检查
- 肛门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肛管和直肠下端的情况,对于诊断痔疮和其他肛管疾病非常有帮助。通过肛门镜,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痔疮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出血点。同时,还可以观察到肛管和直肠黏膜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肛裂、溃疡、息肉等病变。例如,在肛门镜检查下,内痔表现为黏膜下的紫红色肿物,表面有时可见出血点;肛裂则表现为肛管皮肤的裂伤,边缘整齐或不整齐,有时可见新鲜的血迹。
结肠镜检查
-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整个结肠和直肠的内部情况,发现肠道内的病变,如息肉、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于便血原因不明的患者,尤其是怀疑有肠道肿瘤的患者,结肠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发现肠道内的息肉,并在镜下将其切除;对于怀疑为结直肠癌的患者,通过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不同人群的辨别要点儿童
- 儿童便血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儿童痔疮出血较为罕见,因为儿童的肛门和直肠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痔疮。儿童便血更常见的原因是肛裂,通常与便秘有关。儿童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排便时用力过度会导致肛管皮肤裂伤,引起便血。便血表现为大便表面带少量鲜红色血液,同时伴有排便时疼痛,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疼痛而抗拒排便。此外,肠道息肉也是儿童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息肉通常为良性病变,便血一般为间断性,颜色鲜红,有时也会出现黏液便。对于儿童便血,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成年人
- 成年人是痔疮的高发人群,痔疮出血较为常见。但成年人便血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尤其是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饮酒、饮食不规律、有家族肠道疾病史的人群,更应警惕肠道疾病的可能。对于成年人出现的便血,应仔细观察出血的特点和伴随症状,结合上述的辨别方法进行初步判断。如果便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肠道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
老年人
- 老年人便血需要特别警惕结直肠癌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肠道病变。老年人便血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之一,除了便血外,还可能伴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症状。此外,老年人也可能患有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但在诊断时应更加谨慎,不能轻易将便血归咎于痔疮,而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肠道肿瘤的可能。
重视便血的情况无论是痔疮出血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便血,都不应忽视。虽然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贫血,影响身体健康。而其他导致便血的疾病,如肠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当发现便血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辨别是痔疮出血还是便血需要综合考虑出血的特点、伴随症状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血的原因,但最终的诊断还需要依靠专业医生的检查和诊断。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便血这一症状,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2023/09/27
- 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2023/09/27
- 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2023/09/27
- 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2023/09/27
- 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2023/09/27
- 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3/09/27
- 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2023/09/27
- 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2023/09/27
- 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2023/09/27
- 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202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