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粒细胞系统适应症与禁忌
-
正常指标:
原血细胞:0-0.007 (0-0.7%)。
原粒细胞:0-0.0180 (0-1.8%)。
早幼粒细胞:0.004-0.039 (0.4%-3.9%)。
中性粒细胞:
中幼:0.022-0.122 (2.2%-12.2%)。
晚幼:0.035-0.132 (3.5%-13.2%)。
杆状核:0.164-0.321 (16.4%-32.1%)。
分叶核:0.042-0.212 (4.2%-21.2%)。
嗜酸性粒细胞:
中幼:0-0.014 (0-1.4%)。
晚幼:0-0.018 (0-1.8%)。
杆状核:0.002-0.039 (0.2%-3.9%)。
分叶核:0-0.042 (0-4.2%)。
嗜碱性粒细胞:
中幼:0-0.002 (0-0.2%)。
晚幼:0-0.003 (0-0.3%)。
杆状核:0-0.004 (0-0.4%)。
分叶核:0-0.002 (0-0.2%)。
-
异常指标:
增高,减少
-
检查分析:
增多:
(1) 以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增多(占20%-90%)为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此时常伴有粒细胞形态异常,鉴别困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时,除原始细胞增多外,可见中、晚幼粒增多、嗜碱粒细胞比例增加。
(2) 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占20%-50%)为主: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3) 以中性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各种急性感染(细菌、螺旋体、原虫)、代谢障碍(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痛风)、某些药物和毒素的影响(汞、注射异种蛋白)严重烧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 嗜酸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吕佛琉综合征、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寄生虫感染(旋毛虫、血吸虫、肺吸虫。某些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
(5) 嗜碱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深部X线照射后反应。
减少:
各种化学、物理因素及严重病毒感染,此时并有成熟停滞及粒细胞形态异常,如中毒性颗粒及空泡等。
-
适宜人群:
粒细胞出现异常的患者,或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
-
不适宜人群:
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